[发明专利]一种泡沫铝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0254.2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陆阳;程健;周瑞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8 | 分类号: | C22C1/08;C22C21/00;B22C9/06;B22D1/00;B22D27/04;B22D27/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胡天人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生产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泡沫铝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槽(1)、抓料(2)、粉碎机(3)、熔化炉(4)、保温炉(5)、第一投料机(52)、加热炉(6)、第二投料机(66)、喷水池(8)、模具(10)和轨道传送装置(9),所述抓料(2)用于将所述原料槽(1)的物料抓取至所述粉碎机(3),所述粉碎机(3)的出料口与所述熔化炉(4)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熔化炉(4)的出料口与所述保温炉(5)连接,所述保温炉(5)的顶部设有第一投料口,所述第一投料口上设有可启闭的第一封闭门,所述第一投料机(52)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投料口连接,所述保温炉(5)内设有第一搅拌器(51),所述加热炉(6)内设有升降隔板(61),所述升降隔板(61)将所述加热炉(6)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加热室(62)和第二加热室(63),所述第一加热室(62)的顶部设有第二投料口,所述第二投料口上设有可启闭的第二封闭门,所述第二投料机(66)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投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加热室(62)内设有提升装置(65)和第二搅拌器(64),所述提升装置(65)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器(64)的下方,所述喷水池(8)设有多个喷淋头,所述模具(10)设置在所述轨道传送装置(9)上,所述轨道传送装置(9)用于将所述模具(10)在传送到所述保温炉(5)、所述加热炉(6)和所述喷水池(8);
其中,所述加热炉(6)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加热室(62)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加热室(63)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上设有第一调节阀(72),所述第二进气口上设有第二调节阀(74),所述第一加热室(62)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加热室(63)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加热室(62)和所述第二加热室(63)内还分别设有第一加热装置(75)和第二加热装置(7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铝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设有第一气体管线(71),所述第二进气口上设有第二气体管线(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铝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75)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76)为电阻带或电阻加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铝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室(62)内设有第一循环风机(77),所述第二加热室(63)内设有第二循环风机(7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泡沫铝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器(51)为框式搅拌器,所述第二搅拌器(64)为螺带式搅拌器。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泡沫铝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池(8)上设有压平机(81)。
7.一种泡沫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铝生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抓料(2)从原料槽(1)抓取铝材至粉碎机(3);
S200、粉碎机(3)将铝材粉碎成铝块;
S300、铝块投入熔化炉(4)加热熔化成铝液,铝液进入保温炉(5)中保温;
S400、第一投料机(52)向铝液中投入增粘剂,第一搅拌器(51)启动,搅拌分散;
S500、保温炉(5)内铝液注入模具(10),轨道传送装置(9)将模具(10)送入加热炉(6)的第一加热室(62);
S600、向第一加热室(62)通入氮气,控制第一加热室(62)内压力,提升装置(65)将模具(10)提升至工位,第二投料机(66)向模具(10)中投入发泡剂,第二搅拌器(64)启动,搅拌分散;
S700、提升装置(65)将模具(10)下降,轨道传送装置(9)将模具(10)送入加热炉(6)的第二加热室(63),向第二加热室(63)通入氮气,控制第二加热室(63)内压力后,静置保温;
S800、轨道传送装置(9)将模具(10)输送至喷水池(8),喷淋头向模具(10)喷淋冷却水;
S900、模具(10)脱模制得泡沫铝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02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