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9444.2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6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缪力;刘俊华;付万军;周常林;叶施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鼎盛力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31/12;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钢 预应力 抗浮锚杆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抗浮锚杆的领域,其包括精轧螺纹钢杆体、开设于土体或岩体内的锚杆孔和位于土体或岩体表面的混凝土垫层,部分精轧螺纹钢杆体穿设于锚杆孔内,锚杆孔内填充有第一灌浆料层,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抵接有用于加载预应力的锚固支架,且锚固支架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填充有第二灌浆料层,精轧螺纹钢杆体突出于锚杆孔的一端依次贯穿于混凝土垫层与锚固支架,精轧螺纹钢杆体设置有用于限制精轧螺纹钢杆体向下滑移的锁紧件。本申请具有提升抗浮锚杆稳固性的效果,可以减少周边地层产生的附加沉降,降低抗浮锚杆产生裂缝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抗浮锚杆的耐久性,并巩固抗浮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抗浮锚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的利用以及建筑物基础埋深的不断增加,抗浮问题也随之而来,选择合适的抗浮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与降排水法、压重法等抗浮措施相比,抗浮锚杆具有地层适应性强,分散应力,便于施工,节约造价等优点,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抗浮锚杆属于受拉构件,在水浮力作用下抗浮精轧螺纹钢杆体会产生裂缝。
通常抗浮锚杆结构包括锚杆杆体,贯穿土体或岩体内的锚杆孔和位于土体或岩体表面的混凝土垫层,并且其顶部位于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建筑物底板中,锚杆杆体与锚杆孔之间填充形成锚固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通常抗浮锚杆突出于锚杆孔的部分仅为部分锚杆杆体,锚杆杆体与建筑物底板之间的预应力作用于锚杆杆体以及锚固体以外底层上,使得抗浮锚杆整体的稳固性较差,容易产生附加沉降,发明人认为抗浮锚杆存在有稳固性较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抗浮锚杆稳固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包括精轧螺纹钢杆体、开设于土体或岩体内的锚杆孔和位于土体或岩体表面的混凝土垫层,部分所述精轧螺纹钢杆体穿设于所述锚杆孔内,所述锚杆孔内填充有用于连接所述精轧螺纹钢杆体的第一灌浆料层,所述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抵接有用于加载预应力的锚固支架,且所述锚固支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填充有用于形成整体并提升承载能力的第二灌浆料层,所述精轧螺纹钢杆体突出于所述锚杆孔的一端依次贯穿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与所述锚固支架,所述精轧螺纹钢杆体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精轧螺纹钢杆体向下滑移的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抗浮加固时,先于土体或岩体表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并完成养护,再于土体或岩体内开设锚杆孔,再将精轧螺纹钢杆体依次贯穿混凝土垫层并插入锚杆孔内,再于混凝土垫层上安装锚固支架,并于锚杆孔内灌注第一灌浆料层,同时于空腔内灌注第二灌浆料层,再通过锁紧件限制精轧螺纹钢杆体向下滑移,即可完成抗浮锚杆的安装,抗浮锚杆通过锚固支架增加于建筑物底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抗浮锚杆顶部与建筑物底板之间的预应力直接施加于精轧螺纹钢杆体以及第一灌浆料层上,并使第一灌浆料层处于受压状态,减少周边地层产生的附加沉降,从而有效地控制抗浮锚杆产生裂缝,以此实现提升抗浮锚杆稳固性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抗浮锚杆的耐久性,并巩固抗浮效果。第二灌浆料层可以增加上锚固支架的抗形变强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抗浮锚杆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锚固支架包括预应力加载上垫板、预应力加载下垫板以及多根钢管,所述预应力加载下垫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抵接,多根所述钢管的底壁均与所述预应力加载下垫板的上表面固定,多根所述钢管的顶壁均与所述预应力加载上垫板的下表面固定,所述空腔由所述预应力加载上垫板的下表面、所述预应力加载下垫板的上表面与多根所述钢管的内周壁共同围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设计的锚固支架结构简单,便于施工人员现场制作,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且可以围设成密封性较好的空腔,第一灌浆料层位于钢管内,有利于提升钢管的承载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鼎盛力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鼎盛力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4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情境特定用户接口
- 下一篇:抗扰动顶管施工系统及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