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9048.X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王哓林;张子龙;刘厚林;熊伟;谈明高;王凯;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F04D29/24;F04D2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叶片 口角 离心泵 叶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包括叶片、后盖板和后盖板外环,所述后盖板外环与后盖板外圈通过环形导轨定位安装;所述叶片一端安装在后盖板上,所述叶片另一端安装在后盖板外环;所述后盖板内部安装可旋转的齿轮,所述齿轮与后盖板外环啮合,通过旋转齿轮使后盖板外环沿后盖板外圈转动,从而使叶片产生形变,用于改变叶片出口角。本发明通过齿轮结构调节叶片的角度,实现不同工况下,均可使其达到最佳工作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
背景技术
泵作为一种通用机械,主要用于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流体的能量,其种类繁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航天船舶等高科技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泵的耗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8%,因此,提高离心泵的研究和设计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有重要的影响。
离心泵由于其流量大、扬程高等特点,在防洪排涝、工农业供水、跨流域调水等工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这些工程领域中对季节性和环境水量依赖性较大,这也导致了混流泵运行工况时常需要变化,因而其性能调节手段极其重要。
众多泵结构设计参数中,叶片出口安放角是影响效率、气蚀余量等性能参数的关键结构参数,对泵内部的流动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对叶片安放角的设计往往是根据叶轮出口确定液流角,再根据经验选取冲角,从而计算叶轮叶片出口安放角。这种设计方法是以经验为主的单工况设计方法,经验因素偏多,且没有科学的理论与数学模型作为支撑,使得叶片出口安放角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无法保证设计的叶轮具有较佳的水力性能。因此,设计出一种可以适应不同流量工况,可以调整叶片出口安放角的叶轮,可以弥补设计人员经验的不足,提高不同流量工况下泵工作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通过齿轮结构调节叶片的角度,实现不同工况下,均可使其达到最佳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包括叶片、后盖板和后盖板外环,所述后盖板外环与后盖板外圈通过环形导轨定位安装;所述叶片一端安装在后盖板上,所述叶片另一端安装在后盖板外环;所述后盖板内部安装可旋转的齿轮,所述齿轮与后盖板外环啮合,通过旋转齿轮使后盖板外环沿后盖板外圈转动,从而使叶片产生形变,用于改变叶片出口角。
进一步,所述叶片尾部与后盖板外环连接;所述叶片前部与后盖板连接,叶片中部与后盖板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叶片为弹性材料,通过后盖板外环旋转带动叶片尾部转动,使叶片产生形变。
进一步,通过螺钉将齿轮固定在后盖板上,当需要调节叶片出口角时,将螺钉松开使齿轮可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述的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通过调节叶轮叶片出口安放角,使叶片出口角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最优角度,均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均可达到最佳工作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出口安放角可调节的叶片可以弥补设计人员经验的不足,在出现设计不合理时,调整叶片使其满足工作要求。
3.本发明所述的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齿轮调节结构隐藏在后盖板当中,避免增加过大的水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可调节叶片出口角的离心泵叶轮左视图。
图4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B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0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融导管
- 下一篇:新型中性电极接触质量检测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