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干化臭气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8847.5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5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郑理慎;祝雅杰;宋旭;陈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5 | 分类号: | B01D53/85;B01D53/75;B01D53/48;B01D53/5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刘明星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臭气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臭气处理方法及装置,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硫含氮臭气先进入生物洗涤池,臭气中的大部分含氮污染物和部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被吸附降解,初步净化的臭气进入生物滴滤池,臭气中的含硫污染物和剩余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被附着生长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吸附、吸收、降解,臭气得到充分净化后排放,其中,生物洗涤池的喷淋液来自污水好氧池的泥水混合液,反应后的洗涤液被排入污水好氧池上游的污水缺氧池,生物滴滤池的喷淋液来自污水二沉池的出水,经滴滤填料层下落的滤液被排入污水好氧池。本发明将污泥干化臭气处理和污水处理充分结合,在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情况下,提高了臭气净化效果,减少了投资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废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臭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热干化工艺在污水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处理也一直是业内的研究热点。该臭气不仅污染物浓度高,而且成分复杂,根据文献调研,污泥干化产生的臭气主要污染物有氨气(NH3,89%)、醛酮(AK,4%)、甲硫醇(Me-SH,3%)、挥发性脂肪酸(VFA,2%)、硫化氢(H2S,1%)、醇类(Alcohols,1%),主要致臭成分为甲硫醇、三甲胺、氨气、甲硫醚、硫化氢、乙硫醇、醛酮。此外,高温、高含尘量等问题也进一步增加了废气预处理难度和成本,70~150℃的气温不能直接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且粉尘容易堵塞管道和设备,因此必须先进行降温、除尘预处理。
目前,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滴滤、生物过滤、生物洗涤等)在除臭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具有投资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简便、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对于浓度较高、成分较复杂的臭气处理,一般采用多级串联工艺。传统生物洗涤池一般需要配套建设再生反应池,将吸附、吸收了污染物的洗涤液通入再生反应池,再生反应池在曝气条件下将洗涤液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而得以再生,再生后继续作为洗涤池的喷淋吸收液。生物洗涤池需要废气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维持洗涤池内活性污泥的存活,而一般市政污水厂产生的臭气污染物浓度不足以供给微生物使其充分生长,导致生物洗涤池难以持久运行,且再生反应池的曝气再生过程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吸附、吸收的污染物被再次吹脱释放到大气环境中,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滴滤池一般需要配套建设营养液储罐,定期向滴滤液中补充营养盐维持滴滤池微生物的生长,这显然会增加运行成本。故如何结合污水处理厂已有条件,开发出一种新的臭气处理工艺,既能规避传统生物法的缺陷,又能经济有效地解决污泥干化臭气带来的新问题,对各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臭气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将污泥干化臭气处理和污水处理充分结合,在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臭气净化效果,减少投资运行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臭气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硫含氮臭气经引风机送至生物洗涤池,由下至上穿过洗涤填料层,同时,污水好氧池前段的泥水混合液经洗涤喷淋装置自上而下喷淋;气液两相接触过程中,臭气中的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吸附降解,其中,含氮污染物被亚硝化菌、硝化菌利用转化成NO2-、NO3-,部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则作为碳源被利用转化成CO2和H2O;
(2)反应后的洗涤液被排入污水好氧池上游的污水缺氧池,洗涤液中的NO2-、NO3-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还原成N2排放到大气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8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