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8000.7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1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跃;杨春;郭海鹏;高峥;高云峰;赵辉;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H04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谷波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传输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同轴电缆双向宽带接入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缆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传输系统包括:同步秒脉冲信号及日时间信号电缆局端传输装置;同步秒脉冲信号及日时间信号电缆终端传输装置;同轴传输网络,用于连接所述局端传输装置和所述终端传输装置,承载HINOC协议帧信号;秒脉冲和日时间的数据传输端口,用于在所述同步秒脉冲信号及日时间信号电缆局端传输装置中接收前级的秒脉冲和日时间信号,以及,在所述同步秒脉冲信号及日时间信号电缆终端传输装置中将秒脉冲和日时间信号传输给后级小基站。本公开的方法帮助解决了“同轴接入+5G”室内覆盖的小基站的同步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同轴电缆双向宽带接入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电缆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双向宽带接入技术是家庭宽带网络接入技术中的一种,相比于其他接入方式,同轴宽带接入主要是利用家里已有的同轴电缆进行宽带数据的接入,不需要重新进行布线,在提供大带宽的同时,可以大大节约施工和物料成本。高性能同轴电缆接入网络(High Performance Network over Coax,HINOC)是唯一一个我国自主的同轴宽带接入行业标准。第二代HINOC行业标准(HINOC2.0)于2016年发布,单信道模拟带宽为128MHz,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到达1Gbps,调制技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双工方式采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1个局端最大可支持64个终端同时在线。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是针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等提出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力主创建“万物互联”的新世界。华为《室内5G网络白皮书》指出,4G网络中有近80%的业务发生在室内,而5G室内业务占比将会更高。但是高频段部署的5G宏基站信号在穿墙覆盖室内场景的时候面临更大的链路损耗问题,室内深度覆盖不足。小基站则是一种小型化、低功率的基站设备,其质量一般在2-10kg之间,功率一般在50mW-5W,覆盖范围在10~200米,具有可控性好、智能化和组网灵活等特点,支持包括DSL/ 光纤/同轴技术在内的多种宽带技术的回传,将成为室内5G覆盖的主要部署方式。
当进行室内5G小基站部署的时候,除了光纤以外,同轴电缆作为更泛在的一种入户通道,具有巨大潜在通信带宽、海量接入节点和总线型组网,结合当前国内唯一的自主同轴接入标准的HINOC,可以与5G小基站融合部署,形成“同轴电缆+5G”的低成本、高效率的5G室内渗透覆盖。
与4G相比,5G在对系统的时间同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保证基站间严格的时间同步,5G网络才能顺利地承载大量的行业应用,确保用户感知。时间同步系统是一种能够接收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并按照要求的时间精度向外输出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的系统,它能使网络内其它时钟对准并同步。在通信网络中,时间同步系统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时间同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IEEE的1588v2网络架构标准,另外一种是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授时进行同步的方式,后一种主要是在基站或者核心节点设置专门的GNSS时间处理模块,通过接收全球微信导航系统的授时信号,比如GPS或者北斗,解调产生秒脉冲+ 日时间信号,用于基站的定时同步。根据《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秒脉冲+日时间接口规范》所述,秒脉冲+日时间时序信息如图1所示。
对于秒脉冲,采用上升沿作为准时沿,上升时间应小于50ns,脉宽应为20ms~200ms。
日时间信息采用串口协议传输,波特率默认为9600,应在秒脉冲上升沿1ms后开始传送日时间信息,并在500ms内传完,此日时间消息标示当前秒脉冲触发上升沿时间。日时间协议报文发送频率为每秒1次。
对于5G小基站来说,如果传输一般的数据业务,则要求小基站与标准时钟之间的定时误差在±1.5us以内,如果需要特殊应用场景,比如带内载波聚合、多点协同等,则要求±130n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