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制备抗菌山羊绒面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7707.6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礼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莱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233 | 分类号: | D03D15/233;D03D15/217;D03D15/275;D03D13/00;D06B3/10;D06B15/00;D06M15/03;D06M15/15;C08B37/08;D06M101/06;D06M101/10;D06M101/12;D06M101/40 |
代理公司: | 六安市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9 | 代理人: | 朱小杰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羧基 聚糖 制备 抗菌 山羊绒 面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制备抗菌山羊绒面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备选,取HNO3/H3PO4‑NaNO2体系溶液20‑30份、壳聚糖100份、蚕丝丝素20‑30份、山羊绒纤维70‑80份、蚕丝纤维10‑20份、碳纤维20‑25份、亚麻纤维5‑10份。本发明以壳聚糖为基础在进行一些列反应过后制得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并且将制得的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与山羊绒面料进行浸泡处理,得到的面料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抗静电能力,还可以极大改善织物的吸汗性,可有效消除衣物的闷热和发粘感,并获抑菌效果,提高卫生性,并且在制作的面料过程中利用多种纤维混合编织的手法,可以有效提高面料的自身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制备抗菌山羊绒面料方法。
背景技术
羊绒面料,即使用山羊绒为主要原料纺织而成的一类服装面料,多用于大衣、保暖服等。山羊绒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细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它不仅产量稀少,而且手感柔顺,被人们认为是纤维皇后和软黄金。
而现有的羊绒面料中,在穿着时往往会存在抗静电效果差的情况,人们在使用时往往会被静电所困扰,并且由于羊绒面料的保暖性较好,因此在背部出汗时会出现衣服闷热、发粘的感觉,并且长时间容易滋生细菌。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制备抗菌山羊绒面料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制备抗菌山羊绒面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备选,取HNO3/H3PO4-NaNO2体系溶液20-30份、壳聚糖100份、蚕丝丝素20-30份、山羊绒纤维70-80份、蚕丝纤维10-20份、碳纤维20-25份、亚麻纤维5-10份;
步骤二:混合物制备,取HNO3/H3PO4-NaNO2体系溶液和壳聚糖物质按照1:8~9比例放入滚筒式混料机,将其混合均匀,待壳聚糖完全反应得到混合物A;
步骤三:氧化制备,得到步骤二的混合物A后,取20-30份蚕丝丝素,将其倒入滚筒式混料机,并进行混合,从而得到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
步骤四:面料制作,将70-80份山羊绒纤维、10-20份蚕丝纤维、20-25份碳纤维、5-10份亚麻纤维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使其完全浸泡,并且开启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清洗完毕之后将纤维放入梳棉机内部进行除杂处理,并且将山羊绒纤维、蚕丝纤维、碳纤维和亚麻纤维进行编制得到棉条,再将棉条放在细砂机内部,在经过细砂机的牵拉、加捻后,得到细砂线后,并且将细砂线卷绕在经轴上,再将经轴在梭织机上通过梭子导纬纱线,以交织成坯布,从而得到面料;
步骤五:浸泡处理,将步骤四制作得到的面料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并且将步骤三中得到的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倒入其内部,在50℃-75℃的温度下浸泡2-3h,再将温度下调至40℃-45℃的温度下浸泡3-5h,浸泡完成后取出面料,即可得到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制备抗菌山羊绒面料。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的HNO3/H3PO4-NaNO2体系溶液和壳聚糖物质倒入滚筒式混料机后,以500r/min~800r/min进行转动,并且混合时间为1h-2h,从而让HNO3/H3PO4-NaNO2将壳聚糖选择性氧化为纳米羧基壳聚糖,得到混合物A。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混合物A与蚕丝丝素混合在滚筒式混料机后,以200r/min~300r/min进行转动,混合0.5h-1.5h后,氧化壳聚糖分子中的活性羧基与丝素蛋白氨基的酰胺化学反应,实现羧基壳聚糖与蚕丝丝素的化学键交联,从而得到纳米羧基壳聚糖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莱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莱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77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入式直读光谱仪
- 下一篇:一种换电设备及换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