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段梁匹配预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6799.6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2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磊;蒋朝辉;李向阳;陈仁光;傅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第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E01D21/00;E01D1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高观清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段梁 匹配 预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段梁匹配预制方法,包括步骤:S1.将相邻的两段节段梁分别在预制台按设计尺寸预制,在两段所述节段梁的接合部,其中一段所述节段梁梁端部分预留有后浇区;S2.在匹配台座上将预制好的两段节段梁进行匹配,所述后浇区位于两段节段梁之间,根据两段节段梁之间的几何相对关系,利用梁面特征测量点,调整两段梁的空间位置,直至偏差满足要求;S3.加固锁定好两段节段梁,在后浇区设置浇筑模板;S4.在后浇区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带。丰富了现有节段梁匹配预制的顺序,让施工组织有更多的优化选项,解决现有施工方法预制节段梁时施工工期长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段梁匹配预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采用节段预制拼装施工法,此种施工方法的核心在于节段梁的预制。短线法预制是桥梁节段预制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常规短线法的预制原理可参照图1,将大跨度连续梁按一定原则分成若干个节段,在每个节段顶面,布置6个控制测量点,其在整体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即可确定各个节段的空间位置。具体操作为:利用全站仪、水准仪,参考固定端模基准,即可在预制台座上对各节段进行测量放样;当节段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竣工测量,采集节段顶面控制点的局部坐标和高程,然后通过逆向转换,将局部坐标变换至整体坐标,即为该节段的竣工线型。通过整体坐标系下前一节段的竣工坐标及待浇节段的理论坐标,即可求得待浇节段在局部坐标系下的目标匹配数据。根据目标匹配数据,将匹配梁精确测量定位,待浇梁浇筑完成后,对待浇梁、匹配梁进行竣工测量,同时采集两个节段顶面控制点的局部坐标和高程;再由匹配梁段控制点的整体竣工坐标及局部竣工坐标,可推算出待浇梁的竣工坐标,循环此过程完成各个节段的匹配浇筑。
即,常规的短线法预制各节段梁时,只能逐段预制,先预制前一段,以前一段作为基准预制下一段,以此类推,循环此过程完成各个节段的匹配预制。因此,常规的短线法预制节段梁浇筑顺序相对单一和固定的缺点;对于分节较多的梁,存在施工工期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变了现有节段梁匹配预制施工中必须依单一顺序严格匹配的限制,使现场浇筑顺序有更多的选项,同时,也解决了节段梁预制施工中总工期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节段梁匹配预制方法,包括步骤:
S1.将相邻的两段节段梁分别在预制台按设计尺寸预制,在两段所述节段梁的接合部,其中一段所述节段梁梁端部分预留有后浇区;
S2.在匹配台座上将预制好的两段节段梁进行匹配,所述后浇区位于两段节段梁之间,根据两段节段梁之间的几何相对关系,利用梁面特征测量点,精确调整两段梁的空间几何位置,直至偏差满足要求;
S3.加固锁定好两段节段梁,在后浇区设置浇筑模板;
S4.在后浇区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带。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S1中,所述后浇区的宽度为15-30cm。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浇区的宽度为20cm。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预留有后浇区的节段梁,该节段梁内部的钢筋骨架延伸至所述后浇区中,以此使得浇筑形成的后浇带能与原结构牢固结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S1中,所述节段梁未预留有后浇区的一端,其端面设有外凸的齿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节段梁中预留有用于铺设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S1预制所述节段梁的过程中,分别在两段所述节段梁的梁面预埋中线和高程特征测量点,中线测量点两个且沿梁轴线布置,高程测量点四个,在浇筑完成后精确测量梁面特征测量点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第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第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67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