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参数数据融合火灾判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5957.6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3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强;齐跃;魏玉石;张义勇;姜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参数 数据 融合 火灾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参数数据融合火灾判定方法,首先启动红外热源与可燃气体浓度检测,红外热源检测到高温热源时,再启动红外火焰与温度检测,并根据红外热源数据的变化等级自动调节到对应的红外火焰的灵敏度;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到浓度增加时,启动激光发生模块,对烟雾浓度进行检测;当红外火焰、温度、可燃气体浓度都超过报警阈值时,对五种火灾物理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当处理结果达到最终的报警阈值时,系统输出火灾报警。本发明用于火灾监控系统,通过分析融合的五种火灾物理信号,能更加精准、可靠的对火灾的发生加以判断。使火灾监控系统响应速度更快、判断结果更加可靠。并且可以自动调节火灾探测的灵敏度,以自动调节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火灾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的火灾探测器主要以单一的物理量作为火灾检测对象,如火灾压力探测器、火灾温度探测器等。消防控制系统仅以单一的物理量探测器作为火灾发生的判断依据,这样的信息较为片面,存在一定的误动作的风险,降低了火灾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融合红外火焰检测、温度检测、可燃气体检测、烟雾浓度检测、红外热源检测五种火灾物理信号的多参数、数据融合型火灾判定的一种多参数数据融合火灾判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多参数数据融合火灾判定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启动红外热源与可燃气体浓度检测,红外热源检测到高温热源时,再启动红外火焰与温度检测,并根据红外热源数据的变化等级自动调节到对应的红外火焰的灵敏度;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到浓度增加时,启动激光发生模块,对烟雾浓度进行检测;当红外火焰、温度、可燃气体浓度都超过报警阈值时,对五种火灾物理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当处理结果达到最终的报警阈值时,系统输出火灾报警。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在启动红外火焰检测后,首先对红外火焰探测进行初始化设置,将初始化灵敏度γ设置为γ1,分别计算火焰波段、热源波段、红外背景波段的特征值,分别用Min、Far、Nir来进行表示;计算红外火焰判据参数R1、R2,R1、R2如下式所示:
判断红外热源数据等级是否更改,如果更改则将红外火焰检测的灵敏度更改为γx,如果没有更改则灵敏度γ保持不变;最后判断红外火焰判据参数R1、R2是否都大于红外火焰灵敏度γ,若都大于γ则输出红外火焰火灾判据,否则重新开启红外火焰检测。
2、在启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后,判断可燃气体的浓度等级是否达到启动烟雾浓度检测的阈值;当达到启动阈值时,启动烟雾浓度检测并将烟雾浓度的初始灵敏度阈值λ设为λ1;判断可燃气体浓度等级是否发生更改,若等级更改则根据新的可燃气体浓度等级来设置相应的烟雾浓度灵敏度阈值γ=γx,否则灵敏度阈值γ保持不变;计算烟雾浓度等级Con;将烟雾浓度等级Con与烟雾浓度灵敏度阈值γ做比较,当Con>γ时产生烟雾浓度火灾判据,否则重新检测烟雾浓度等级。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针对红外火焰检测、温度检测、可燃气体检测、烟雾浓度检测、红外热源检测五种火灾物理信号,设计了一套多数据融合型、多阈值、多判据比较的火灾判断的方法。通过五种数据的融合方法,对火灾信号给出综合可靠的判断。
2、本发明设计了根据红外热源信号,来启动火灾温度检测与红外火焰检测,并根据红外温度信号自动调节红外火焰检测的报警阈值的方法,实现红外火焰探测灵敏度的自动调节。根据红外温度、火灾温度、红外火焰的检测数据融合出一个判据,最终参与火灾判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5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