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缆锚固系统双束锚杆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65454.9 | 申请日: | 2021-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宗余;肖海珠;蔡銮;王东晖;唐贺强;罗扣;谢馨;王东绪;董学智;彭凌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何伟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锚固 系统 双束锚杆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主缆锚固系统双束锚杆及其安装方法,包括翼缘板,数量为两块,平行且互呈镜像设置,每块翼缘板分为依次设置的第一等宽段、渐宽段和第二等宽段;腹板,其垂直设置在两块翼缘板之间,所述腹板和翼缘板构成工字型结构;支撑板,对称设置在腹板两侧,所述支撑板设有安装槽。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由于通过优化翼缘板和传力板的形状,降低了应力集中系数,达到改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的效果;同时减少了翼缘板面积,使得传力板和腹板之间的连接焊缝的操作空间变大,有效提高锚杆端部的重要焊缝质量,改善其受力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缆锚固系统双束锚杆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悬索桥跨度较大,主缆锚固系统将主缆的轴向拉力传至锚碇,是极其重要的受力结构。主缆锚固系统主要有预应力锚固系统和型钢锚固系统两类,预应力锚固系统用钢量少,造价低,但钢束应力高;型钢锚固系统用钢量高,造价高,耐久性较好,安全储备高。
型钢锚固系统的锚杆主要有单束锚杆和双束锚杆,双束锚杆尺寸较小,其端部承受2股索股荷载,荷载较大,是锚固系统的关键受力部位,局部位置受力较为复杂。双束锚杆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等截面工字型锚杆,在腹板端部开2道槽,2个主缆锚头共用2道整体式传力板,采用双面坡口焊缝焊接于腹板的槽口位置。现有的双束锚杆具有如下缺陷:
1.由于双束锚杆尺寸较小,端部板件数量较多,其双面坡口焊接操作空间较为狭窄,较难保证传力板与腹板的焊缝质量,易造成质量缺陷。
2.锚杆的端部设置切角,为梯形结构,翼缘板形状变化较大;腹板端部开设2道槽口,其形状急剧变化;截面尺寸改变愈剧烈,应力集中系数就愈大。
3.锚杆在形状和尺寸急剧变化的局部易出现应力显著增大的现象,在不断变化的索股荷载作用下,应力集中处易产生疲劳裂纹,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缆锚固系统双束锚杆,以达到便于内部焊接操作、应力集中系数小、疲劳损伤第及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为达到以上目的,一方面,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主缆锚固系统双束锚杆,用于固定主缆索股及其锚头,包括:
翼缘板,数量为两块,平行且互呈镜像设置,每块翼缘板分为依次设置的第一等宽段、渐宽段和第二等宽段;所述第一等宽段设置在双束锚杆端部,所述第二等宽段设置在双束锚杆腹部,所述第一等宽段的宽度小于第二等宽段;
腹板,其垂直设置在两块翼缘板之间,所述腹板和翼缘板构成工字型结构;
支撑板,对称设置在腹板两侧,并与翼缘板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板设有安装槽,主缆索股通过安装槽设置在锚杆内部,而锚头设置在支撑板远离渐宽段一端的面上。
优选的,所述渐宽段分为线性渐宽段和圆弧渐宽段;
所述线性渐宽段宽度变化为线性,连接于第一等宽段;
所述圆弧渐宽段两端连接线性渐宽段和第二等宽段,其外沿轮廓的形状为半径为150~800mm的圆弧,并且圆弧渐宽段和线性渐宽段的外沿相切。
优选的,每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两块传力板;所述传力板对称设置在安装槽两侧,并且与腹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力板与腹板的连接处,靠近双束锚杆轴线的一侧采用角焊缝,远离轴线的一侧采用坡口焊缝。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垫板,垫板位于支撑板和锚头之间。
优选的,所述两块翼缘板互相靠近的侧壁表面设置有定位板,并且所述定位板位于锚头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54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送风装置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移动能源车智能接驳果蔬大棚的储热增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