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5284.4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雷子昂;王琦;孙晓明;洪良金;孙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1D37/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车厢 行李 自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其包括机架主体、提拉组件和中央控制系统,机架主体,其设在列车的顶部;提拉组件,其用于抓取、上提或下放行李;所述机架主体上还安装有能够调节行李位置并输送行李的板组传动组件;所述板组传动组件将所述提拉组件抓取并提升的行李进行姿态调节并选择性地运送至行李架空缺位置,所述提拉组件能够跟随所述板组传动组件对行李的输送而调节其与行李的连接情况,使得所述提拉组件按照限制放入行李架中的行李可活动区域的方式锁定行李。其优势在于通过板组机构的设计,利用二级板的翻转和二级板上传送带的传动,实现将行李翻转、运送的功能,使行李以适宜的姿态存入行李架,有效地应对不同外形的行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火车行李架的类型,包括高铁车厢行李架、卧铺车厢行李架和硬座车厢行李架等,行李架离车厢地面的距离一般都在2.1米左右。根据2014年的发布的《国民体质基本状况》,成年人的平均身高为171.9厘米。此外,每位旅客可免费携带物品为20千克,儿童(含免费儿童)可免费携带物品为10千克,外交人员可免费携带物品为35千克。残疾人用车可免费携带,并不计入免费携带物品为20千克范围内。
从平均身高和行李架高度及个人所携带行李重量来看,不少人应该存在取放行李困难的问题。实际上,人们乘火车出行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困扰。尤其是当行李比较重时,将行李托上高高的行李架以及将行李从高高的行李架取下来均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放上去和取下来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行李摔落或磕撞到其他乘客的危险。另外,当上车的乘客比较多时,存放行李不方便,耽误时间较长,容易造成短时拥堵的现象以及拥挤的感觉,甚至有可能在未安置好行李便已经开车,造成乘客摔倒或行李掉落等危险情况。在下车时,取行李很多时候需要其他乘客协助让出空间,有时由于匆忙取行李,容易磕到或撞到行李架附近的其他乘客,从而引发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场面,或者由于不能及时取下行李导致乘客未能及时下车的结果,降低了乘客出行时的体验。
在乘坐列车出行时,将行李托上高高的行李架以及将行李从高高的行李架取下来均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放上去和取下来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行李摔落或磕碰到其他乘客的危险。另外,车厢空间有限,在较多乘客集中登车时,存在行李存放不方便,容易造成通行道堵塞,耽误乘客落座,容易造成短时间拥堵的现象以及拥挤的感觉,甚至有可能存在乘客还未来得及将行李平稳放置在行李架上列车就开始运动,导致乘客摔倒或行李掉落等伤害乘客安全的危险发生。
中国专利CN108275426A公开了一种列车行李自动装载系统,该系统包括:输送带组件,其设在列车的行李架上;升降机,用于将行李运送到所述输送带组件上;以及控制器,其接收行李存取的信息,并控制升降机和输送带组件的运动。该系统能方便乘客取放行李,提高出行体验。现有技术虽然对列车行李取放的装置进行了初步开发,但是其通常还存在有装置无法针对不同外形、体积、质量的行李地进行适应性调整,无法有效地对各类行李进行自动取放和保管;现有技术中通常仅靠单纯的机械结构设计,无法有效解决空间利用问题,设备装置占用的车内空间较大等缺陷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52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