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式独立锁紧的拉杆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2921.2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3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力;林进华;雷小娣;黄承芝;李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茂名重力石化装备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07 | 分类号: | F28F9/007;F28F9/2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陈柏陶 |
地址: | 525024 广东省茂名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独立 拉杆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独立锁紧的拉杆组件,包括管板、拉杆和多块折流板,与现有整条长圆杆的拉杆相比,本发明的拉杆是分段式结构,每段拉杆螺纹连接独立紧固,提供足够的压紧力,保证折流板不发生倾斜和窜动,保持折流板布置间隙来保证管壳程工艺介质传热效果的换热器设备,特别适用于设备操作中存在较大振动的场合;独立紧固避免压紧力传递失效,即使某段拉杆节段松动也不会影响其他拉杆节段的锁紧力,保证管束整体刚性;拉杆兼具了对折流板的定距作用,因此能够去除定距管,减少定距管下料、加工和装配等工序,提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石油炼制与化工、煤化工等领域中的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独立锁紧的拉杆组件。
背景技术
拉杆是换热器内部结构中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标准拉杆与定距管配合使用,起到固定折流板的作用,具体作用之一是固定折流板在径向上的位置,减少由于流体冲刷引起折流板振动,刮擦损伤换热管;具体作用之二是固定折流板在轴向上布置间距,保证换热效果。同时,拉杆和定距管配合起到加固管束整体刚性的作用,特别是存在较大振动的场合,拉杆的紧固效果直接影响换热器使用寿命,因此研发一种固定效果佳,又便于装配的拉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GB/T151-2014《热交换器》标准规定,拉杆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焊接连接结构,没有定距管,如图1所示;二是螺纹连接结构,拉杆与定距管配合使用,如图2所示。
图1所示的焊接连接结构,拉杆01为光杆,穿过折流板02上的拉杆孔,拉杆01一端与管板03焊接固定,通过拉杆01与折流板02焊接来固定相邻两块折流板02的布置间距,这种焊接的方式一般适用于换热管外径小于或者等于14mm的管束。图2所示的螺纹连接结构,拉杆01两端加工螺纹,穿过折流板02上的拉杆孔,拉杆01前端与管板03的螺孔螺纹连接固定,通过穿入定距管04来固定相邻两块折流板02的布置间距,在拉杆01末端上紧螺母05,提供压紧力以压紧定距管04和折流板02,最后点焊锁死螺母,一般适用于换热管外径大于或者等于19mm的管束。
由上可知,对于适用于大外径换热管的螺纹连接结构,其拉杆01通过末端螺母05提供压紧力,定距管04和折流板02层层堆叠将压紧力传递到位,但是如果拉杆01、定距管04和折流板02这三者的组装存在偏差或者其他额外约束,导致拉杆01末端螺母05压紧力不能顺利传递,定距管04和折流板02压紧力不足,折流板02可能产生轴向倾斜和径向窜动,刮坏换热管,甚至振动破坏管头焊缝,造成泄漏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段式独立锁紧的拉杆组件,其便于装配,通过螺纹结构固定且能取消定距管,能防止折流板发生倾斜和窜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分段式独立锁紧的拉杆组件,包括管板、拉杆和多块折流板,所述拉杆包括多条拉杆节段,每条拉杆节段的前端均设有缩径的螺纹柱,首段的拉杆节段的后端和中段的拉杆节段的后端均设有螺纹孔,末段的拉杆节段的后端亦设有螺纹柱;
首段的拉杆节段的螺纹柱旋入管板固定,且该拉杆节段的前端面抵住管板;折流板开有拉杆孔,拉杆孔的孔径与螺纹柱相匹配且小于拉杆节段的外径;
拉杆节段的螺纹柱穿过折流板的拉杆孔后旋入相邻拉杆节段的螺纹孔,相邻两条拉杆节段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共同夹紧对应的折流板,以对折流板在轴向及径向独立锁紧,末段的拉杆节段的后端螺纹柱旋有螺母,螺母与末段的拉杆节段的后端面共同夹紧对应的折流板。
优选的,拉杆节段的靠近前端和靠近后端的位置开有扳手夹槽位。
优选的,螺纹柱的根部设有退刀槽。
优选的,拉杆节段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平整面。
优选的,螺母与拉杆节段的后端螺纹柱旋紧,且相互之间点焊锁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茂名重力石化装备股份公司,未经茂名重力石化装备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