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嵌式预制外墙板构件的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2117.4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5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优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16;E04G21/18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洪中清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嵌式 预制 外墙 构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内嵌式预制外墙板构件的安装方法,利用起吊设备或立板架以一定的倾斜角度进入上下楼层结构后立直预制外墙板构件,然后再将其固定起来,解决了目前预制外墙板构件,特别是PC和AAC外墙大板预制构件在主体结构施工后内嵌安装的难题,大大简化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内嵌式预制外墙板构件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符合建筑工业化及绿色环保的要求,特别是我国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其需求越来越大。预制外墙板安装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主要内容之一,现有预制外墙板普遍采用内嵌安装设计。PC及AAC板等大型预制外墙板构件施工安装由于构件大、重量重,只能借助大型机械设备施工,在内嵌设计的情况下,由于预制外墙板构件上端有梁板,目前尚无方法做到将预制外墙板塞到梁下,故目前普遍采用于在上部楼层施工前安装预制外墙板构件(即主体结构同步施工),但这一方法严重干扰主体结构施工的既有工序和工作面,造成工期延长,工效降低。因此急需一种可在主体结构施工后可内嵌安装预制外墙板构件的方法。
发明内容
预制外墙板构件内嵌式安装是标准的建筑工程述语,指预制外墙板构件安装于上下楼层的梁和柱围合的空间内。有时预制外墙板板构件的侧边并不是柱,而是其它墙体;上下可能是梁,也可能是楼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式预制外墙板构件的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
一种内嵌式预制外墙板构件的安装方法,包括上楼层结构、下楼层结构、预制外墙板构件、连接件,所述上楼层结构是梁或楼板,所述的下楼层结构是楼板或梁,预制外墙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起吊设备将预制外墙板构件吊起,并使其与垂直方向成倾斜一定角度下落到下楼层结构的上方;其中起吊设备上的吊带固定于预制外墙板构件的两侧,并有一侧吊带可调节长度;起吊设备可以是工程塔吊、汽车吊等,通常每侧用两根吊带(也可用一根吊带),通常采用一侧的吊带上接入葫芦,方便调整吊带长度。为方便操作通常将靠近上楼层结构梁或板边缘的一侧吊带作为可调整长度的吊带。
步骤二:将预制外墙板构件下端引导到下楼层结构预制外墙板构件的安装位置上方;下降预制外墙板构件并落在下楼层结构上;将外墙板预制构件下端引导入下楼层结构时可采用人拉、缆风绳、葫芦、拉钩等辅助措施。引导入时需要预制外墙板构件下端脱离下楼层结构。
步骤三:调节吊带长度,取下靠近上楼层结构边缘一侧的吊带;利用起吊设备提起未取下的吊带调整预制外墙构件到垂直位置;在预制外墙板构件下端搁置在下楼层结构上的时候,如果接入吊带的是葫芦,可利用葫芦调整吊带长度,配合起吊设备,可让靠近上楼层结构边缘的吊带放松,然后取下该吊带,而同时保持另一侧吊带受力。取下一侧吊带后,利用起吊设备提起一侧的吊带,可将预制外墙板构件立垂直或接近垂直。这一过程中预制外墙板构件下端通常与下结构楼层接触。在取下靠近上楼层结构边缘一侧的吊带前可将板下端与连接临时连接,以方便立板。
步骤四:将连接件与预制外墙板构件连接固定,并移除起吊设备完成安装。将预制外墙板构件上下端与固定于下楼层结构或上下楼层结构的连接件连接固定。在步骤三取下一侧吊带前可先将预制外墙板构件下端与连接件初步连接,以方便预制外墙板构件立直和保证安全。如果步骤三中预制外墙板构件未完全垂直,此时可结合辅助手段将预制外墙板构件调整垂直。一般将预制外墙板与连接件固定后,再移除起吊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优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州优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的BIM二次开发实现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旗帜式柔性风能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