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482.3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郑茂溪;朱传清;周文辉;徐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B07C5/00;B07C5/02;B07C5/3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李宇帆 |
地址: | 5284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视觉 检测 技术 乳液 缺陷 | ||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0)、进料机构(1)、心轮分割机构(2)、底面检测机构(3)、底面缺陷次品卸料机构(4)、传送带输送机构(5)、侧面检测机构(6)、侧面缺陷次品卸料机构(7)和良品卸料机构(8);
所述心轮分割机构(2)上设有进料工位(A)、底面检测工位(B)和出料工位(C),通过控制系统(10)控制心轮分割机构(2)旋转依次将泵盖(9)载入上述工位;
所述进料机构(1)对应进料工位(A)并用于往进料工位(A)上输送泵盖(9);
所述底面检测机构(3)与底面检测工位(B)上下对应,其包括用于对该工位内的泵盖的底面进行图像采集的底面检测相机(31)和底面相机辅助光源(32);
所述传送带输送机构(5)正对出料工位(C),其设有底面次品卸料工位(D)、侧面检测工位(E)、侧面缺陷次品卸料工位(F)、良品工位(G);
所述侧面检测机构(6)对应侧面检测工位(E),其包括对该工位内的泵盖的侧面进行图像采集的若干组侧面检测相机(61)和若干组侧面相机辅助光源(62)和光电传感器(63);
所述底面缺陷次品卸料机构(4)、侧面缺陷次品卸料机构(7)和良品卸料机构(8)分别对应底面次品卸料工位(D)、侧面缺陷次品卸料工位(F)和良品工位(G),并将底面有缺陷的泵盖、侧面有缺陷的泵盖、无缺陷的泵盖分别在对应工位上卸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轮分割机构(2)包括心轮(21),以及驱动心轮(21)转动的旋转电机(22),所述心轮(21)的外侧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能勾住泵盖一起旋转并在旋转时能将泵盖甩出的勾齿(211),所述心轮(21)的外侧从进料工位(A)到出料工位(C)之间设有阻挡泵盖甩出的挡板(23),所述心轮(21)的下方设有用于供泵盖在其上移动的底板(24),所述底板(24)对应底面检测工位(B)处设有玻璃板(25),所述玻璃板(25)与底板(24)上表面持平,所述底面检测相机(31)和底面相机辅助光源(32)位于玻璃板(25)下方,且玻璃板(25)下方具有掏空的通道(26)供底面检测相机(31)透过玻璃板(25)摄取位于玻璃板(25)上的泵盖的底面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轮(21)上方从进料工位(A)到出料工位(C)之间设有从上方限制泵盖往上的顶板(2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1)包括从上往下倾斜向进料工位(A)的料道,用于供泵盖在内有序的排列并依靠泵盖自身重力自行滑动,所述心轮(21)旋转时通过勾齿(211)实现对有序排列泵盖的分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轮(21)的顶部上固定有多个对应勾齿(211)的螺栓(28),所述心轮(21)上方设有用于检测螺栓(28)的接近传感器(33),所述心轮(21)推动泵盖到达底面检测工位(B)时,接近传感器(33)正对其中的一个螺栓(28)并传送信号给底面检测相机(31)进行拍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相机辅助光源(32)为环形光源,并包围在底面检测相机(31)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检测相机(61)有三组并围绕侧面检测工位(E)间隔布置,所述侧面相机辅助光源(62)有三组并围绕侧面检测工位(E)间隔布置,且侧面检测相机(61)和侧面相机辅助光源(62)交叉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输送机构(5)包括传送电机(51)、减速箱(52)和传送带组件(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4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向架空气弹簧
- 下一篇:纤维织物网增强喷射纤维水泥的隧道加固结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