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剩余电压与电容放电自动化测试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9074.4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4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党帆;陈卓;刘新圆;张凯伦;柯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茵技术监护(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9/00;G01R27/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5 | 代理人: | 刘付靖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西丽社区兴科一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剩余 电压 电容 放电 自动化 测试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剩余电压与电容放电自动化测试工装,包括计算机、控制板、AC电源输入、变频电源、可控硅控电路和待测产品;所述电脑连接控制板,且控制板通过AC电源输入进行供电;所述变频电源连接可控硅控电路一端,且控制板连接可控硅控电路的另一端;所述待测产品亦连接于可控硅控电路的另一端。本发明结合插头放电、电容放电和电性能进行测量于一台机器,实现一台机器实现多个测试;解决了不同测试需要切换不同的测试平台的问题,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剩余电压与电容放电自动化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测试方法或测试设备主要有:
1.插头放电测试需要剥开电源线,利用示波器多次重复测量后才能抓取到最大电压。或者利用单独的插头放单测量设备测量。
2.电容放电通过手工焊线出来,然后再利用示波器抓取,通过在断开电源的同时开始测量。目前市面上没有专门的设备测量电容放电。
3.电性能测试方面目前比较常见是通过功率计测量。
但目前市面上的技术或测量方法测量设备,主要存在下面的不足:
1.对于插头放电。传统的方法需要手工测量,比如剥开电源线,使用示波器多次反复测量才能测得较满意的结果,本测试方法准确率很低而且比较危险。或者使用单独的插头放电设备,但是设备只能进行单次或多次测量,无法测量不同时间的数值,无法直观反映电压—时间以及电容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目前电容放电没有专门的测试设备,传统的手工测试无法保证断电和示波器测试同时进行,并且操作危险。
3.电性能测试中。传统的功率计测量无法看到参数随时间变化趋势,无法对设备参数进行分析。
4.传统的上述测量都是使用不同的设备,测量时需要切换不同的测试平台,操作费时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剩余电压与电容放电自动化测试工装,结合插头放电、电容放电和电性能进行测量于一台机器,实现一台机器实现多个测试;解决了不同测试需要切换不同的测试平台的问题,提高了测试效率。
本发明剩余电压与电容放电自动化测试工装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计算机、控制板、AC电源输入、变频电源、可控硅控电路和待测产品;
电脑连接控制板,且控制板通过AC电源输入进行供电;变频电源连接可控硅控电路一端,且控制板连接可控硅控电路的另一端;待测产品亦连接于可控硅控电路的另一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控制板包括触摸屏和单片机控制板,计算机通过RS232接口连接触摸屏,触摸屏连接单片机控制板,且单片机控制板通过AC电源输入供电;可控硅控制电路一侧连接有产品插座,待测产品连接产品插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单片机控制板上设置有剩余电压采集端口,且单片机控制板上的剩余电压采集端口连接产品插座与可控硅控制电路之间的线路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控硅控制电路由俩接触器组成,且一接触器安装于变频电源的L线上,另一接触器安装于变频电源的N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合插头放电、电容放电和电性能进行测量于一台机器,实现一台机器实现多个测试;解决了不同测试需要切换不同的测试平台的问题,提高了测试效率;且本设备采用高性能采集卡进行实时采样,当连接好后能够实现按下按钮一键完成测试,具有高精度高自动化优势,能够直观的显示不同时间段的剩余电压值,以及电压—时间曲线图和电容—时间曲线图,具有高可用性的人机交互界面,便于测试和研发人员分析插头放电和电容放电的变化趋势,能够实时显示测量参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并实时显示电流随时间变化曲线,便于测试和研发人员观察参数的变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茵技术监护(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莱茵技术监护(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9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