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明挖车站单孔双路集约化铺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9028.4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建;李宁宁;雷刚;解超;李克先;李超;祝建业;刘豪;周利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00 | 分类号: | E01B29/00;E01B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振文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站 单孔 集约化 铺轨 系统 | ||
一种地铁明挖车站单孔双路集约化铺轨系统,包括轨排井、双路轨排吊入路径、过渡道岔、轨排井孔边梁、结构板、地铁行车轨道、中立柱、区间外墙、车站外墙和车站端墙,车站外墙、车站端墙和中立柱组成车站的整体受力体系,车站内公共区内为双立柱结构,设备区为单立柱结构;所述轨排井设于双立柱结构的两排立柱之间,内设双路轨排吊入路径,可实现双路轨排同时吊入或交叉吊入,公共区双立柱和设备区单立柱结构的过渡跨设置过渡道岔,过渡道岔的一端连接至轨排井内的轨排吊入中心线,另一端连接至地铁行车轨道中心线;由此,本发明解决了板开洞后边缘受力问题,又不引起工程量的增加;解决了侧墙受力问题,又未引起工程量的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设计施工技术领域,适用于设轨排井的车站,特别是处于砂土类较差地层并有轨排井需求的车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明挖车站单孔双路集约化铺轨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铁道工程轨道的铺设均需通过轨排井来实现,设计初期根据工期运营要求拟定全线轨排井设置数量和位置,轨排井一般设于线路正上方,为了节约成本,轨排井通常在明挖车站各层板预留孔洞,轨排由轨排井吊入并运输至铺轨工作面,其位置和大小应满足轨排安全、高效吊装要求,轨排孔开孔尺寸一般为30mx5m。铺轨基地在整条线路中的位置应尽量满足总运输距离最短的原则,通过全线设置的铺轨基地完成整条线轨道的铺设。
传统轨排井的设计思路为:在明挖车站两条线路正上方分别设置轨排井,轨排井范围内围护结构采用桩锚体系或利用大体量框梁解决铺轨期间结构受力问题。
在明挖车站线路正上方设两个轨排井,轨排井范围内采用桩锚支护,各层板的轨排井封堵前,不允许二衬结构受力。
在明挖车站线路正上方设两个轨排井,轨排井范围内二衬侧墙做成大体量框梁或加大墙厚的方案,实现铺轨期间二衬的受力要求。
以上传统做法有很多成功案例,但也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轨排井结构未封堵前,锚索已达到使用年限,锚索引起基坑渗漏水严重,基坑肥槽回填难度大,轨排井开洞范围内侧墙采用大体量框梁体系导致车站规模加大等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地铁明挖车站单孔双路集约化铺轨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明挖车站单孔双路集约化铺轨系统,利用明挖车站双柱与单柱转换区设置单孔双路集约化铺轨系统,实现地铁线路轨排的铺设,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在地铁行业内尚属首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明挖车站单孔双路集约化铺轨系统,包括轨排井、双路轨排吊入路径、过渡道岔、地铁行车轨道、中立柱、车站外墙和车站端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站外墙设置于车站的两侧,所述车站端墙设于车站端部,所述车站内设有多个中立柱从而组成车站的整体受力体系,车站内包含公共区和设备区,公共区内为双排中立柱组成的双立柱结构,设备区内为单排中立柱组成的单立柱结构,所述轨排井设于双立柱结构的两排中立柱之间,所述轨排井内设双路轨排吊入路径,从而实现双路轨排同时吊入或交叉吊入,所述公共区的双立柱结构和设备区的单立柱结构之间设有过渡跨,所述过渡道岔设置于过渡跨,所述过渡道岔的一端连接至轨排井内的双路轨排吊入路径,另一端连接至地铁行车轨道,从而在连接点分成两路实现地铁行车轨道的铺轨。
其中:所述轨排井的两侧设有轨排井孔边梁,且所述轨排井孔边梁通过车站纵梁形成,既解决了板开洞后孔边受力问题,又不引起工程量的增加。
其中:所述轨排井孔边梁和车站外墙之间设有结构板。
其中:在所述车站端墙的外侧沿地铁行车轨道依次设有第一区间断面和第二区间断面,所述第二区间断面为行车标准断面,所述第一区间断面比第一区间断面大,所述第一区间断面的长度为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9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