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8749.3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6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鞠树森;齐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F13/22;E04B1/76;E04F13/0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墙 保温 整体 修复 采用 装配式 板结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挂板(4)、挂件(3)、龙骨(2)、龙骨固定件(1);其特征在于:针对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严重受损的整面墙体,将整面墙体的保温层、装饰板等进行全部铲除、清理后,在基层墙体5适当位置安装龙骨固定件(1),通过塑料胀栓(7)将龙骨固定件(1)固定在基层墙体(5)上,在龙骨固定件(1)另一端用ST4.8×45自攻螺钉(6)固定在龙骨(2)上;所述的龙骨(2)两侧用ST4.8×45自攻螺钉(6)固定两个龙骨固定件(1),同时龙骨(2)与挂件(3)采用ST4.8×45自攻螺钉(6)进行固定;所述的挂件(3)外挂装配式外墙挂板(4);所述的龙骨(2)与基层墙体(5)间采用保温材料8进行保温,外墙挂板(4)之间的缝隙采用自粘阻燃密封胶条(9)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挂板(4)之间的缝隙采用自粘阻燃密封胶条(9)进行密封,自粘阻燃密封胶条(9)截面尺寸为5mm×2.5mm,自粘阻燃密封胶条(9)延外墙挂板(4)通长粘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件(3)与龙骨(2)固定的ST4.8×45自攻螺钉(6)固定数量不应少于4个,锚固强度不小于2k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骨固定件(1)与龙骨(2)的连接方式采用ST4.8×45自攻螺钉(6)进行固定,龙骨固定件(1)在龙骨(2)的两侧交错布置,龙骨(2)之间最大间距应不应大于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骨固定件(1)为镀锌角钢,截面尺寸为56mm×36mm×5mm。其长边上开5mm×16mm的方孔,用于调节龙骨固定件(1)与龙骨(2)的连接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骨(2)为镀锌方管,截面尺寸为50mm×40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件(3)材质为Q235-A,表面热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为8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骨固定件(1)上的塑料胀栓(7)进入基层墙体(5)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30mm,进入实心砌体基层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50mm,所述塑料胀栓(7)为M10×125,并自带螺钉。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墙外保温整体修复采用装配式外墙挂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先制作完成挂件(3)、龙骨(2)、龙骨固定件(1),准备好塑料胀栓(7)和自攻螺钉(6);
步骤二:对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及装饰板进行全部铲除、清理后,并对墙面进行找平;
步骤三:弹线分格出备料单,根据实际弹线情况,出具相应的外墙挂板(4)、挂件(3)、龙骨(2)、龙骨固定件(1)、塑料胀栓(7)、自攻螺钉(6)等的数量;
步骤四:安装龙骨固定件(1)和龙骨(2),在规定位置钻孔,安装塑料胀栓(7),并固定龙骨固定件(1),同时用自攻螺钉(6)固定龙骨(2);
步骤五:在基层墙体(5)上粘贴保温材料(8);
步骤六:安装挂件(3)。将挂件(3)与龙骨(2)用自攻螺钉(6)连接;
步骤七:在挂件(3)上安装装配式外墙挂板(4)、将外墙挂板(4)底部凹槽插入挂件(3)上;
步骤八:在外墙挂板(4)缝隙间采用自粘阻燃密封胶条(9)进行密封及美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87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