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NN的超声无损检测图像缺陷分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58480.9 | 申请日: | 2021-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7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汪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K9/46;G06K9/6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nn 超声 无损 检测 图像 缺陷 分类 方法 | ||
1.一种基于CNN的超声无损检测图像缺陷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采集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图像,并对检测图像进行分类,构造一种专用于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图像缺陷分类的数据集;并将数据集按照一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用来训练网络模型,测试集用来测试训练好的网络模型的性能;
步骤二:设计专用的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图像缺陷分类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该网络具体包括:数据输入模块、双尺度特征提取模块、特征重组模块、特征融合模块、CA模块和分类器;其中:
所述数据输入模块,主要用于缺陷图像的预处理,包括从训练集中随机提取批量图像用于训练网络,对提取的批量图像进行梯度计算以生成梯度图像,并对图像进行下采样以减少数据量;
所述双尺度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不同尺度下的缺陷图像特征,通过不同大小的感受野来提取原始图像和梯度图像的特征;包括卷积层、BN层、激活层和池化层;
所述特征重组模块,用于将双尺度下的特征进行重组,并通过CA模块重新调整各特征通道所占权重,将高维度的特征进行合理的重组;包括卷积层、BN层、激活层和池化层;
所述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实现高维特征的降维,保留对分类结果影响重要的特征,去除对分类结果影响较小或无影响的特征,减少网络的参数量,从而加速网络的训练;
所述分类器,用来实现对缺陷类型的分类,由卷积层和Softmax层组成,卷积层用于将融合后的高维特征进行降维与融合,Softmax层可以输出缺陷属于哪一类别;
步骤三:由数据输入模块生成网络的输入数据,对训练集中的缺陷图像进行批处理,随机从训练集中选取多张缺陷图像作为每次输入网络中的批量图像,并对批量图像中的图像进行下采样减少数据量,输入双尺度网络中进行特征的提取;
步骤四:通过双尺度特征提取模块,提取批图像中的不同尺度下的特征,提取输入网络的批图像的双尺度特征,即原始图像的特征和对应的梯度图像特征,以避免单尺度下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不足;
步骤五:通过特征重组模块,将双尺度下的特征进行重组,并通过CA模块重新调整各特征通道所占权重,将高维度的特征进行合理的重组;
步骤六:将重组后的特征输入特征融合模块,特征融合模块可以实现高维特征的降维,保留对分类结果影响重要的特征,去除对分类结果影响较小或无影响的特征;
步骤六:通过分类器输出图像中缺陷的类别,实现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图像中缺陷的自动分类;
步骤七:计算分类器输出结果与输入标签之间的损失,采用交叉熵损失作为损失函数;通过梯度下降法优化损失函数,更新网络的参数,使网络的损失达到最小;
步骤八:重复步骤三-七,直到达到停止条件或最大训练次数,得到训练好的模型;
步骤九:使用测试集中的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中,可实现对图像中缺陷类型的分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N的超声无损检测图像缺陷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尺度特征提取模块,由不同感受野的卷积模块组成;第一个尺度的卷积模块为卷积核大小为3*3的卷积层,第二个尺度的卷积模块为卷积核大小为5*5的卷积层;小的感受野侧重关注图像中的局部信息,而大的感受野侧重关注到图像中的结构信息;每个尺度的卷积模型均由卷积层、激活层、最大池化层组成;第一个尺度的卷积层输入特征通道数为3,输出特征通道数为256,卷积核大小为3*3,卷积步长为1,不进行补零操作;第二个尺度的卷积层输入特征通道数为3,输出特征通道数为256,卷积核大小为5*5,卷积步长为1,不进行补零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N的超声无损检测图像缺陷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重组模块由依次排布的卷积层1、激活层、卷积层2、激活层、最大池化层组成;卷积层1的输入特征通道数为576,输出特征通道数为128,卷积核大小为3*3,卷积步长为1,不进行补零操作,实现特征降维与融合;卷积层2的输入特征通道数为128,输出特征通道数为64,卷积核大小为3*3,卷积步长为1,不进行补零操作,进一步实现特征降维与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84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