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锦纶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8081.2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9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何一鸣;王忠强;包成松;闫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方欣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46/10;B01D46/681;B29B13/06;D01D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锦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功能性锦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混料:将干燥后的切片与经母粒干燥器(101)干燥后的功能性母粒一起添加至混料装置(102)中混合;其中,所述母粒干燥器(101)具有对功能性母粒进行热风干燥的步骤;
S2熔融:经混料装置(102)混合后的切片与功能性母粒一起进入螺杆挤出机(103)内进行熔融挤出,得到纺丝熔体;
S3动态混合:所述纺丝熔体从螺杆挤出机(103)流出后进入动态混合装置(104)进行动态混合;
S4纺丝:将动态混合后的纺丝熔体输送至纺丝箱体(105),经计量泵输送至各个纺丝组件中进行纺丝生成纤维;
S5吹风冷却:采用侧吹风装置(106)对纤维进行吹风冷却:
S6集束上油:对纤维进行集束上油;
S7卷绕成型:将上油后的丝束进行拉伸和网络,最后由卷绕机(107)卷绕成型,其特征在于:采用双通道除尘器(114)和空气换热器(115)进行生产,生产时由抽风机(108)从母粒干燥器(101)抽出的空气经双通道除尘器(114)的其中一个通道除尘后形成气流A,外部空气经双通道除尘器(114)另一个通道除尘后形成气流B,气流A和气流B分别进入空气换热器(115)的两个换热通道内进行换热,之后气流A向外排放,气流B在送风机(109)的作用下流动,经加热装置(110)加热后被送入母粒干燥器(101)内作为干燥风源;
所述的双通道除尘器(114)的两个通道在生产时都具有在线清灰的功能;
所述的双通道除尘器(114)包括机壳(2)及机壳(2)内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过滤器一(3)、双向升降驱动装置(4)和过滤器二(5);
所述过滤器一(3)包括顶板(301)和顶板(301)下方四面连续的外壁(302)和内壁(303),外壁(302)底面设有内翻边(304)与内壁(303)底部连接,内壁(303)中间设有过滤网一(305),外壁(302)和内壁(303)之间形成抽气腔(306);所述内壁(303)底部通过收集斗(307)连接有集尘罐(308);过滤器一(3)具有延伸至机壳(2)外的进气管一(309)和出气管一(310);进气管一(309)的出口设在顶板(301)上并与内壁(303)围成的空间连通,出气管一(310)与抽气腔(306)相通,在出气管一(310)上设有抽气风机一(311);所述内壁(303)之间设有一块升降板一(312),升降板一(312)底面连接有升降杆一(313),升降杆一(313)穿过位于收集斗(307)上的导管一(314);升降板一(312)的四条边上都设有凹槽(315),凹槽(315)内设有转轴(316),转轴(316)上穿设有翻板(317),转轴(316)在翻板(317)上的位置是更靠近翻板(317)的内端,翻板(317)外端设有可以对过滤网一(305)进行清洁的毛刷一(318),翻板(317)内端顶部设有L形片(319);凹槽(315)的侧壁上设有防止翻板(317)内端过度偏转的凸筋(320);在所述内壁(303)底端设有扩径环槽(321);
所述过滤器二(5)包括进气室(501)、出气室(502)和设在两室之间的过滤网二(503);在进气室(501)底部设有水槽(504),在进气室(501)内设有一块升降板二(505),升降板二(505)边缘设有可以对过滤网二(503)进行清洁的毛刷二(506),升降板二(505)顶面连接有升降杆二(507),升降杆二(507)穿过位于进气室(501)顶面上的导管二(508);所述进气室(501)连接有延伸至机壳(2)外的进气管二(509),所述出气室(502)连接有延伸至机壳(2)外的出气管二(510),在出气管二(510)上设有抽气风机二(511);
所述双向升降驱动装置(4)包括壳体(401)、壳体(401)内的两根相对设置且呈相反方向运动的齿条(402、403)、位于两根齿条(402、403)之间与齿条(402、403)啮合的齿轮(404)以及位于机壳(2)外的与齿轮(404)传动连接的电机(405);两根齿条(402、403)的位置关系是:当其中一根位于左下部时另一根位于右上部;在壳体(401)的左侧壁中线以下部分设有通槽一(406),在壳体(401)的右侧壁中线以上部分设有通槽二(407);所述升降杆一(313)底部连接有横杆一(408),横杆一(408)穿过通槽一(406)后与左侧的齿条(402)下端连接,所述升降杆二(507)顶部连接有横杆二(409),横杆二(409)穿过横杆二(409)后与右侧的齿条(403)上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方欣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方欣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80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