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级多能互补智慧能源调度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7943.X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3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坤;高林;王德学;钟祎勍;亢猛;刘聪睿;张宝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0717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 多能 互补 智慧 能源 调度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级多能互补智慧能源调度控制系统,将企业数据采集至区域智慧能源调度平台,通过计算评价区域内冷热电供给企业实时成产成本,合理调度多种能源企业的资源,提高区域内多能互补系统的智慧能源调度能力。一方面消化区域内新能源并网对电网的冲击,另一方面提高区域内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能互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级多能互补智慧能源调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建筑能耗在城市整体能耗中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区域能源规划是我国建设低碳城市,控制区域碳排放量的一个先导性工作。针对具有丰富的地热、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城市区域而言,如何高效利用不同能源企业资源,实现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调度控制是需要亟需解决的研究热点。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开始加速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因此具备建设区域级多能互补系统智慧管控平台的基础条件。
目前针对区域级多能互补系统的智慧能源调度控制尚没有统一高效的智慧管控系统进行统筹控制,区域中心往往负责企业对外协调、发展、营销、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等职能。对于区域综合能源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涉及程度较低,使得企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各个能源企业往往以应用功能为核心进行规划,不同企业之间数据是相对孤立的,区域中心调配统筹相对滞后,并未做到智慧化管理,无法做到智慧能源调度控制。同时企业自身建立的管控平台较为狭义,具有数据未能有效贯通、跨专业流通不畅、功能交叉重复、体系架构不统一等问题,对于大数据利用、企业智慧化运行和管理都是不利的,不利于大数据评估机组实时运行成本,无法给出区域级管控指导数据,造成区域内能源的浪费及管理无序等问题。
因此,亟需构建区域级多能互补智慧能源调度控制系统,实现不同能源之间协同调度,提高区域内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级多能互补智慧能源调度控制系统,将企业数据采集至区域智慧能源调度平台,通过计算评价区域内冷热电供给企业实时成产成本,合理调度多种能源企业的资源,提高区域内多能互补系统的智慧能源调度能力。一方面消化区域内新能源并网对电网的冲击,另一方面提高区域内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区域级多能互补智慧能源调度控制系统,包括企业/用户终端层6和智慧能源调度控制系统11;所述企业/用户终端层6涵盖区域内能源企业及所有的冷热电用户,即由区域内冷热电用户1、地热供热站2、风力发电站3、光伏电站(配置蓄电池)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机组5组成;其中地热供热站2、风力发电站3、光伏电站(配置蓄电池)4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机组5为区域内冷热电用户1提供冷能、热能和电能,满足用户的生产生活需求;并为智慧能源调度控制系统11提供生产数据、用户信息等;
所述智慧能源调度控制系统11包括数据接口层7、数据管理及存储层8、能源调度层9和人机交互层10;
所述的数据接口层7用于实时收集企业/用户终端层6的生产数据(PLC、DCS、SCADA等)、智能仪表采集数据或管理系统数据库接口等生产数据;同时负责将收集的数据通过电力专网以及规定的传输协议上传至数据管理及存储层8;接受能源调度层9下发的控制指令和分析结果并传至企业/用户终端层6相应的管控系统,实现区域内多能互补系统的智慧能源调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9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