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环酯草醚的除草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7503.4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8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勇;邵彦坡;任西财;黄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丰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54 | 分类号: | A01N43/54;A01N43/18;A01P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鼎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63 | 代理人: | 刘喜保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环酯草醚 除草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环酯草醚的除草组合物,其活性成分包含环酯草醚和环苯草酮,所述环酯草醚和环苯草酮在所述除草组合物中的质量配比为20:1~1:10。在此配比范围内,该组合物不仅对稻田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科杂草具有显著的防除效果,而且对小麦田野燕麦和看麦娘也有一定的防除效果,适合于轮作田杂草的防除,对作物、人体均安全无害,适合大面积使用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组合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除草剂,具体涉及一种含环酯草醚的除草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同时,水稻田内的杂草危害也日趋严重,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选择一种安全的、有效的、经济的除草剂来解决稻田杂草的危害。
环酯草醚(英文名称:pyriftalid)是一种用于水稻苗后早期的广谱除草剂,属嘧啶氧(硫)苯甲酸制类除草剂,其结构与嘧啶羟苯甲酸相近。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合成。专为移栽及直播水稻开发,在我国主要用于南方移栽水稻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的防除,在土壤中残留时间为38天左右,对水稻和后茬作物安全。在水稻田,环酯草醚被水稻根尖所吸收,很少一部分会传导到叶片上,少部分药剂会被出芽的杂草叶片所吸收。
环苯草酮(英文名称:profoxydim)是由巴斯夫公司开发的环己烯类除草剂,该类化合物大多用于旱田除草,环苯草酮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水田除草剂。环苯草酮主要用于稻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如稗草、兰马草、马唐、千金子、狗尾草、筒轴茅等,对直播水稻和移栽水稻均安全。
环酯草醚的蒸气压较低、挥发性小,故在喷施时对大气的影响较小。另外,经土壤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能迅速消散,故对土壤污染的可能性极小。再则,环酯草醚在光照下的半衰期为6d左右,认为能迅速光解,对环境较为安全,故环酯草醚被广泛用于稻田防除杂草。据文献记载环酯草醚只对稗草、千金子具有良好的防效,对其他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防效较低。因此,单纯的使用环酯草醚会使得其应用范围变小。目前,也有部分文献介绍了环酯草醚与其他除草剂的复配使用。例如,专利CN201010552892.8公开了一种含双草醚和环酯草醚的混合除草组合物,该除草组合物能够防除水稻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相对于单剂的使用,在提高了药效的前提下,延缓了杂草抗性,具有除草谱广、持效期长的特点。专利CN201410406582.3公开了一种含有双环磺草酮和环酯草醚的除草组合物,其中有效组分双环磺草酮和环酯草醚的重量份数比为60:1~1:15,该组合物也有效的扩大了环酯草醚的杀草谱。同时,先正达公司也推出了几种含环酯草醚的除草剂,都是将环酯草醚和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嘧磺隆、四唑磺隆等其他除草活性组分复配使用,除草效果较好,占领了大部分国内外的市场。
经文献检索,目前环酯草醚与环苯草酮复配使用的案例却未见报道,在无创造性获知复配增效数据验证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难以知晓,这两种除草剂的组合使用会产生怎样的除草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酯草醚和环苯草酮混配使用的除草组合物,并深入的研究该组合物对杂草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将环酯草醚与环苯草酮复配使用,增大环酯草醚的杀草谱,提高杂草防除效果,为除草剂市场增添一种新型的除草剂。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环酯草醚的除草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含环酯草醚和环苯草酮,所述环酯草醚和环苯草酮在所述除草组合物中的质量配比为20:1~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丰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美丰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