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7452.5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姬向乐;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赛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接触 传输 模式 转换 光纤 转换器 | ||
本发明关于一种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包括尾部连接的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内固定装配有接触件,该接触件包括位于第一壳体部件内的第一插接端和位于第二壳体部件内的第二插接端,该转换器通过接触件第一插接端与其适配连接器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接触连接和第二插接端与其适配连接器非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非接触连接实现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光传输模式的转换,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用于与其适配连接器锁紧的螺帽以及用于保证该螺帽锁紧可靠性的防松结构。本发明转换器通过一端对接非接触式连接器,另一端对接接触式连接器,实现非接触式到接触式光传输的转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非接触式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光纤连接器插头在需要连接时一般都通过转接器来实现,但现有的转接器仅能实现光传输方式一致的两插头之间的转接,无法实现满足具有不同光传输方式的插头的转接,也就无法实现不同光传输方式之间的转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非接触式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使其通过一端对接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另一端对接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实现非接触式到接触式光传输的转换,且还通过其上的防松结构实现连接器插合时的锁紧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包括尾部连接的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内固定装配有接触件,该接触件包括位于第一壳体部件内的第一插接端和位于第二壳体部件内的第二插接端,该转换器通过接触件第一插接端与其适配连接器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接触连接和第二插接端与其适配连接器非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非接触连接实现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光传输模式的转换,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用于与其适配连接器锁紧的螺帽以及用于保证该螺帽锁紧可靠性的防松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所述第一插接端为插针,第二插接端包括插针和通过套筒装配在该插针前端的透镜,两插接端的插针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所述的第一插接端固定装配在第二法兰盘前端,第二插接端固定装配在第一法兰盘前端,且第二法兰盘后端装配在第一法兰盘后端的腔体内,且通过螺帽与第一法兰盘固接,连接两插针的光纤穿设在两法兰盘内的空腔中。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所述的其中所述的第二法兰盘前端外周设有凸台,套在该第二法兰盘外周的螺母与第一法兰盘外周的螺纹锁紧连接,且通过其内翻沿将第二法兰盘外周凸台压紧在第一法兰盘端面上。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所述的其中所述的第二法兰盘侧壁上还设有用于供灌胶时液体进入其腔体内实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以及连接两插针的光纤之间的灌胶密封的开口。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后端腔体内用于固定第二壳体部件的卡爪以及可拆卸固定在壳体内的用于将套管固定在壳体内供插针插入位置的封装壳体部件。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所述封装壳体部件包括通过导销连接的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所述导销具有穿过第二封装壳体且与第二封装壳体轴向限位的后端导向部和穿过第一封装壳体且与第一封装壳体固接的前端导向部,该封装壳体部件通过导销的后端导向部与壳体上销孔的配合实现装配导向,通过导销前端导销部与适配连接器的配合实现插合导向;所述套管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内的安装孔中且分别被两安装孔前端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赛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赛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4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及其制作和检测方法
- 下一篇:双频振动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