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舌苔检测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357271.2 申请日: 2021-04-01
公开(公告)号: CN113129277A 公开(公告)日: 2021-07-16
发明(设计)人: 曾云辉;张子怡;廖梓钧;李嘉明;罗坤亭;景毅;戴源志;王榕;陈世帆;娄越;孔锐;郭洪飞;袁博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主分类号: G06T7/00 分类号: G06T7/00;G06T7/49;G06K9/62;G06N3/04;G06N3/08;G16Y40/10;G16H15/00;G16H30/20;G16H50/20
代理公司: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代理人: 江耀纯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卷积 神经网络 舌苔 检测 系统
【说明书】: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舌苔检测系统,包括硬件平台和远程服务数据端。硬件平台载有物理操作按键、电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显示屏。通过物理操作按键驱动电源模块为整个硬件平台供电。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存储舌像图片并将其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对舌像图片进行处理并通过窄带物联网传输到远程服务数据端。远程服务数据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处理的舌像图片进行分类并找到相匹配的舌诊报告、医学指导建议并将其通过窄带物联网返回至显示屏上显示。本发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窄带物联网技术及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舌像检测系统,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可靠,为人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舌苔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中华文明宝库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文化知识与经济社会资源,凝聚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医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历代名著的问世,既汲取当代中华文化的先进理念,又有机地结合对人的生命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有效地保障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繁衍昌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西医盛行,中医有没落之势,再加之保护不力,很多中医理论,药方都逐渐遗失,成为不可挽回的损失。

舌诊是中医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头,医生可以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并因此知道病人的身体状况。一个健康人的舌头,应当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颗粒、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舌通过经络与内脏相连,五脏皆禀气于胃,而胃气上营于舌,无论寒热虚实、脏腑病变都可透过舌反映出来。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但是舌诊有其局限性,需要医生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以及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才能通过舌诊得到较为正确的诊断,且诊断结果会受到医生经验的丰富程度、技能水平的高低以及外界的环境条件等影响,因此主观性强,可重复性差,制约了中医舌诊的发展。而诊断的正确程度又影响了治疗的结果,治疗结果的准确与否影响着我们民族对于中医的文化自信。且病人有时因时间问题,无法及时找医生诊疗,可能会造成病情的延误。因此,将舌诊客观化和普及化迫在眉睫。

现有研究中,一种基于舌面和舌下综合分析的舌诊辅助医疗系统(专利申请号:201710126305.0)和一种微云智能舌诊仪(专利申请号:201720341765.0)均对现有相关设计方案进行披露。由上述披露的方案可知现有的舌诊仪器,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为主,并且其中一种仪器更多需要医生进行操作,进而对结果进行分析。其不足之处在于:仪器受众范围小,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普通用户无法使用;单人无法拍摄舌像;仪器系统无法进行联网更新;基于此,使得现今主要存在的两种舌诊仪器都由于其各自的缺点,很难投入市场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舌苔检测系统,该系统单人即可完成拍摄,无需医生参与,操作方便简单,检测结果客观可靠,受众面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舌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硬件平台和远程服务数据端;

硬件平台包括依次连接的物理操作按键、电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显示屏;

图像采集模块提供引导患者自行拍摄的指示并采集、存储舌像图片;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对舌像图片进行处理;

远程服务数据端用于对数据传输模块(004)处理后的舌像图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进行分类并匹配到相应的舌诊报告、医学指导建议。

进一步地:

物理操作按键用于接收患者启动/关闭的指令,控制电源模块,启动/关闭硬件平台的电量供应。

进一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