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分布于煤岩间受强反射影响的砂岩储层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7201.7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6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秦雪霏;江东辉;李巍;张沛;刘冰;周兴海;周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28;G01V1/32;G01V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分布 煤岩间受强 反射 影响 砂岩 预测 方法 | ||
1.一种针对分布于煤岩间受强反射影响的砂岩储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岩性及储层划分标准,对目标区已有钻井的煤系地层进行测井解释,分别统计各钻井的煤岩层数、各层厚度、煤间地层厚度参数,以及煤岩之间砂岩、储层的叠合厚度参数;
对所述目标区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以选取对煤岩识别最有效的三维地震数据;
拟合煤岩之间地层厚度与煤岩反射波时差之间的关系式,并优选出相关度最高的拟合关系式,以实现煤岩反射波时差平面数据从时间域到深度域的转换,并筛选满足误差率要求的已钻井进行校正;
分别拟合煤岩之间地层与砂岩、砂岩与储层的叠合厚度之间的关系式,优选出相关对最高的拟合关系式,分步筛选满足误差率要求的已钻井,进而对砂岩及储层厚度进行分步校正,实现逐级误差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分布于煤岩间受强反射影响的砂岩储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目标区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以选取对煤岩识别最有效的三维地震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目标区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形成不同频段地震数据体,并分别提取已钻井点处各套煤岩不同频段的反射波振幅值,形成振幅数据集;
将煤岩厚度与不同频段的反射波振幅值进行散点交汇,选取相关度最高的拟合方式所对应的数据对,形成第一拟合关系式和第一相关度,作为分频参数优选的依据。
对所述对煤岩识别最有效的三维地震数据中煤岩反射波进行层位解释,对所解释的煤岩反射波时间层位进行相减并取绝对值,形成煤间反射波时差平面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分布于煤岩间受强反射影响的砂岩储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拟合煤岩之间地层厚度与煤岩反射波时差之间的关系式,并优选出相关度最高的拟合关系式,以实现煤岩反射波时差平面数据从时间域到深度域的转换,并筛选满足误差率要求的已钻井进行校正的步骤包括:
利用已筛选对煤岩识别最有效的三维地震数据,提取各井点处所述煤间反射波时差数值,并与实钻煤岩之间地层厚度进行散点交汇,选取相关度最高的拟合方式,形成第二拟合关系式及第二相关度;
将所述煤间反射波时差平面数据按照第二拟合关系式进行计算,以获取校正前的深度域煤间地层厚度平面数据;
将满足第一误差率要求的已钻井定义为第一校正井集合,并对校正前的深度域煤间地层厚度平面数据进行校正,形成校正后的深度域煤间地层厚度平面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分布于煤岩间受强反射影响的砂岩储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拟合煤岩之间地层与砂岩、砂岩与储层的叠合厚度之间的关系式,优选出相关对最高的拟合关系式,分步筛选满足误差率要求的已钻井,进而对砂岩及储层厚度进行分步校正,实现逐级误差控制的步骤包括:
将已有钻井的煤岩之间的砂岩叠合厚度与煤岩之间地层厚度进行散点交汇,选取相关度最高的拟合方式,形成第三拟合关系式及第三相关度;
将校正后的深度域煤间地层厚度平面数据按照第三拟合关系式进行计算,以获取校正前砂岩叠合厚度平面数据;
将满足第二误差率要求的已钻井定义为第二校正井集合,并对校正前砂岩叠合厚度平面数据进行校正,形成校正后砂岩叠合厚度平面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分布于煤岩间受强反射影响的砂岩储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拟合煤岩之间地层与砂岩、砂岩与储层的叠合厚度之间的关系式,优选出相关对最高的拟合关系式,分步筛选满足误差率要求的已钻井,进而对砂岩及储层厚度进行分步校正,实现逐级误差控制的步骤还包括:
将已有钻井的煤岩之间的砂岩叠合厚度与储层叠合厚度进行散点交汇,选取相关度最高的拟合方式,形成第四拟合关系式及第四相关度;
对校正后砂岩叠合厚度平面数据按照第四拟合关系式进行计算,得到校正前储层叠合厚度平面数据;
将满足第三误差率要求的已钻井定义为第三校正井集合,并对校正前砂岩叠合厚度平面数据进行校正,以获取煤间最终储层叠合厚度分布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2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