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修改聚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比率和/或溶胀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56105.0 | 申请日: | 2015-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R·E·佩克诺;B·J·赛华佗斯凯;P·S·马丁;T·R·林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尼威蒂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C08F210/14;C08F4/65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封新琴 |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修改 聚乙烯 树脂 流动 比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制备聚乙烯树脂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修改聚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比率和溶胀特性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吹塑制品的方法,其包含:吹塑具有在约10至约60范围内的熔体流动比率(I21/I5)、在约2至约60dg/min范围内的流动指数I21和大于或等于约0.945g/cc的密度的聚乙烯树脂(所述熔体流动比率是根据ASTM‑D‑1238测量的(I21和I5分别在190℃和21.6kg或5kg重量下测量),并且所述密度是根据ASTM D 792测量的)以产生所述吹塑制品,其中所述聚乙烯树脂具有聚合反应器修改的溶胀。
本申请为第201580041593.9号中国专利申请(申请日:2015年4月9日,发明名称:修改聚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比率和/或溶胀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制备聚乙烯树脂的方法。更具体地但非限制性地,本公开涉及修改聚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比率和/或溶胀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和催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产生可用于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应用中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改进的新聚合物。例如,已知高密度聚乙烯组合物可用于制备各种商业产品,例如薄膜、管材和吹塑产品。特别地,“双峰”或“多峰”高密度聚乙烯(bHDPE)在这方面是有用的。
在吹塑应用中,聚乙烯熔体流动比率(MFR)是实现良好的性质平衡的重要参数。在挤出吹塑(EBM)应用中,被定义为通过由聚合物树脂吹塑的瓶子的重量测量的树脂的挤出后溶胀的瓶子重量(重量溶胀)是关键变量。
可以使用传统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双反应器体系中生产双峰高密度聚乙烯。通常这些双峰树脂具有相对低的重量溶胀。相比之下,由铬催化剂(Phillips催化剂)生产的单峰高密度聚乙烯通常具有高重量溶胀。因此,对于给定的聚乙烯生产单元,在低溶胀聚乙烯树脂与高溶胀聚乙烯树脂之间进行转换可能需要在相当不同的催化剂类型与反应器构造之间进行转换。显然,这是不希望的,并且这增加了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因此,提供一种克服这些缺点并可获取高溶胀聚乙烯树脂和低溶胀聚乙烯树脂的方法将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改聚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比率(MFR)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a)将包含至少两种不同催化剂化合物的催化剂体系、氢、乙烯和任选地共聚单体进料至聚合反应器中;
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不同催化剂化合物在相同的氢与乙烯的比率下产生不同平均分子量的聚乙烯;以及
b)调节反应器中氢与乙烯的比率。
树脂的熔体流动比率可以随着氢与乙烯的比率的增加而增加。可选地,树脂的熔体流动比率可以随着氢与乙烯的比率的增加而降低。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改聚乙烯树脂的溶胀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a)将包含至少两种不同催化剂化合物的催化剂体系、氢、乙烯和任选地共聚单体进料至聚合反应器中;
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不同催化剂化合物在相同的氢与乙烯的比率下产生不同的分子量;以及
b)调节反应器中氢与乙烯的比率。
本文公开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含:调节催化剂体系的至少两种不同催化剂化合物的反应器内比率。
本文公开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含:调节氢与乙烯的比率和催化剂体系的至少两种不同催化剂化合物的反应器内比率,以便修改和/或控制聚乙烯的流动指数(FI)。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修改聚乙烯树脂的溶胀同时保持基本上恒定的树脂流动指数(FI)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a)将包含至少两种不同催化剂化合物的催化剂体系、氢、乙烯和任选地共聚单体进料至聚合反应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尼威蒂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尤尼威蒂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6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