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度控制式防过弯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5935.1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7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惠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宁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05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 控制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度控制式防过弯型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通过电缆内设置防过弯链的方式,其伸直状态下为柔性可形变的,方便电缆必要的弯曲敷设,同时设置控制拉线对防过弯链的密度进行控制,在电缆弯曲时,由于防过弯链上相邻密度控制球之间的距离变短,相应的控制拉线由绷紧状态变为松弛状态,密度控制球内的充气磁膜在拉力减小后,在磁吸作用下开始向反向的一侧进行形变充气,迫使密度控制球向之间的硬化管内进行膨胀挤压,然后硬化管内的填料微球由原先的松散状态逐渐密集,而硬化管的强度也随之增加,直至填料微球完全密实挤压时此时硬化管强度最大,可以有效避免电缆继续弯曲,从而实现对电缆的防过弯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密度控制式防过弯型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
定义1: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
定义2: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由于电力电缆外径较大,运输、敷设较为困难,电力电缆对转弯半径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如果电力电缆转弯角度过大,可能使导体内部受到机械损伤,而机械损伤因被电力电缆绝缘层掩盖而无法看到,即使测量回路电阻,绝缘和泄露试验也很难发现缺陷,运行时则在受损处过热使电缆绝缘强度下降,直到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度控制式防过弯型电缆,可以通过电缆内设置防过弯链的方式,其伸直状态下为柔性可形变的,方便电缆必要的弯曲敷设,同时设置控制拉线对防过弯链的密度进行控制,在电缆弯曲时,由于防过弯链上相邻密度控制球之间的距离变短,相应的控制拉线由绷紧状态变为松弛状态,密度控制球内的充气磁膜在拉力减小后,在磁吸作用下开始向反向的一侧进行形变充气,迫使密度控制球向之间的硬化管内进行膨胀挤压,然后硬化管内的填料微球由原先的松散状态逐渐密集,而硬化管的强度也随之增加,直至填料微球完全密实挤压时此时硬化管强度最大,可以有效避免电缆继续弯曲,从而实现对电缆的防过弯保护。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密度控制式防过弯型电缆,包括外护套,所述外护套内端镶嵌连接有缆芯,所述外护套和缆芯之间镶嵌连接有多根防过弯链,所述防过弯链包括多个硬化管和密度控制球,且硬化管和密度控制球交错分布并相互连接,一对相邻的所述密度控制球之间连接有控制拉线,所述密度控制球包括控制半球、磁吸半球和气鼓膜,所述控制半球和磁吸半球对称连接,所述气鼓膜套接于控制半球和磁吸半球之间的连接处外端,且气鼓膜位于磁吸半球的一侧,所述磁吸半球上开设有与气鼓膜相连通的充气孔,且充气孔与硬化管相对应,所述控制半球和磁吸半球之间的连接处内端套接有充气磁膜,所述硬化管内填充有多个填料微球。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磁膜靠近控制半球一端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分散拉丝,所述控制半球上开设有多个与分散拉丝相匹配的走线孔,且分散拉丝延伸出走线孔并与控制拉线连接,通过分散拉丝对充气磁膜实现多点均匀的控制,有利于充气磁膜整体形变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对密度的控制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拉线采用非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且控制拉线处于绷紧状态,正常状态下控制拉线绷紧的情况下充气磁膜是受到牵拉贴覆于控制半球内侧的,此时气鼓膜处于收缩状态,硬化管内的填料微球也是松散状态,硬化管可以跟随电缆进行一定程度的形变,但是在电缆开始弯曲后,控制拉线逐渐松弛,充气磁膜也会开始挤压充气,气鼓膜膨胀对填料微球进行挤压靠近,提高硬化管中部的密度来提升强度,实现对电缆的防过弯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宁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光宁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59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具及驱动力工况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向回冷型液压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