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渐变孔径针孔阵列的双视3D显示方法有效
【权利要求书】:
1.基于渐变孔径针孔阵列的双视3D显示方法,该方法通过集成成像显示设备实现双视3D显示;其特征在于,集成成像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偏振光栅,渐变孔径针孔阵列,偏振眼镜I和偏振眼镜II;显示屏,偏振光栅,渐变孔径针孔阵列依次平行放置,且对应对齐;偏振光栅与显示屏贴合;偏振光栅由光栅单元I和光栅单元II交替排列组成,光栅单元I的偏振方向与光栅单元II的偏振方向正交;位于渐变孔径针孔阵列同一行的针孔的垂直孔径宽度相同;渐变孔径针孔阵列中针孔的垂直孔径宽度从中间到两边逐渐增大;渐变孔径针孔阵列中第i行针孔的垂直孔径宽度Vi由下式计算得到
(1)
其中,p是针孔的节距,u是位于渐变孔径针孔阵列中心的针孔的垂直孔径宽度,n是渐变孔径针孔阵列垂直方向上针孔的数目,l是观看距离,g是显示屏与渐变孔径针孔阵列的间距;显示屏用于显示离散式复合图像元阵列;离散式复合图像元阵列包括多个离散排列的图像元I和图像元II;每个图像元I的中心均与该图像元I对应的针孔的中心对应对齐;多个在水平方向上离散排列的图像元I及其对应的多个在水平方向上连续排列的针孔均与同一个光栅单元I对应对齐;每个图像元II的中心均与该图像元II对应的针孔的中心对应对齐;多个在水平方向上离散排列的图像元II及其对应的多个在水平方向上连续排列的针孔均与同一个光栅单元II对应对齐;与同一个光栅单元I对应的在水平方向上连续排列的针孔的数目等于与同一个光栅单元II对应的在水平方向上连续排列的针孔的数目;光栅单元I和光栅单元II的节距s由下式计算得到
(2)
其中,k是与同一个光栅单元I对应的在水平方向上连续排列的针孔的数目;图像元I的水平宽度等于图像元II的水平宽度;图像元I的垂直宽度等于图像元II的垂直宽度;相邻图像元I的水平间隔宽度、相邻图像元II的水平间隔宽度、相邻图像元I与图像元II的水平间隔宽度均相等;相邻图像元I的垂直间隔宽度、相邻图像元II的垂直间隔宽度均相等;图像元I的水平宽度与相邻图像元I的水平间隔宽度之和等于针孔的节距;图像元I的垂直宽度与相邻图像元I的垂直间隔宽度之和等于针孔的节距;相邻图像元I的水平间隔宽度a和垂直间隔宽度b满足下式:
(3)
(4)
其中,V2是渐变孔径针孔阵列中第2行针孔的垂直孔径宽度,w是针孔的水平孔径宽度;图像元I通过与其对应的光栅单元I和针孔重建出3D图像I,与该图像元I相邻的图像元I发出的光线不会干扰该图像元I重建的3D图像I;图像元II通过与其对应的光栅单元II和针孔重建出3D图像II,与该图像元II相邻的图像元II发出的光线不会干扰该图像元II重建的3D图像II;偏振眼镜I的偏振方向与光栅单元I的偏振方向相同,偏振眼镜II的偏振方向与光栅单元II的偏振方向相同;通过偏振眼镜I只能看到3D图像I,通过偏振眼镜II只能看到3D图像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渐变孔径针孔阵列的双视3D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图像元I的水平宽度q、图像元I的垂直宽度d、相邻图像元I的水平间隔宽度a和相邻图像元I的垂直间隔宽度b分别为:
(5)
(6)
(7)
(8)
其中,p是针孔的节距,l是观看距离,g是显示屏与渐变孔径针孔阵列的间距,V2是渐变孔径针孔阵列中第2行针孔的垂直孔径宽度,w是针孔的水平孔径宽度;3D图像I的水平观看视角θ1、3D图像I的垂直观看视角θ2、3D图像II的水平观看视角θ3、3D图像II的垂直观看视角θ4、3D图像I的光学效率φ1、3D图像II的光学效率φ2分别为:
(9)
(10)
(11)
其中,Vi是渐变孔径针孔阵列中第i行针孔的垂直孔径宽度,m是渐变孔径针孔阵列水平方向上针孔的数目,n是渐变孔径针孔阵列垂直方向上针孔的数目,q是图像元I的水平宽度,d是图像元I的垂直宽度,k是与同一个光栅单元I对应的在水平方向上连续排列的针孔的数目,t是偏振光栅和偏振眼镜的光透射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52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