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分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5144.9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九如;郭晋;陈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换热器 分流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在两个集流管之间设置了多个微通道扁管,所述微通道扁管分别与两个集流管流体连通;在所述微通道扁管上设置树状分叉;所述微通道扁管端部插入所述集流管中;在所述集流管上设置弯折角度;在所述集流管内部设置分流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集流管所设置的弯折角度,使冷却剂在重力作用下分布在集流管中,经过分流器将制冷剂均匀分配,减少了因制冷剂分配不均匀所导致的换热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尤其涉及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分流结构。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广泛用于制冷空调中的换热器,与传统换热器相比,具有换热效率高,工质用量少等优点;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要求越来越高,微通道换热器凭借自身的优势将会在很多行业得到广泛使用,例如空调行业,汽车行业,化工机械行业等等;该换热器由左集流管,右集流管和布置在两个集流管之间的扁管,以及在扁管上分布的树状结构所构成;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左右集流管中;工质由左集流管流入扁管的微通道中,进入右端集流管中流出;然而,由于一般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工质的重力作用导致,进入各个部分扁管的工质的量的不同,影响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结构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结构,此分流结构可以在制冷剂的分配中起到重要作用,进而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换热效率的微通道换热器。
因此,对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其换热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结构,该分流结构处于左侧集流管中,该分流结构上设有若干小孔,两端与集流管弯折角度一致,在集流管下方也布有若干小孔与分流结构的小孔对应分布,以保证制冷剂均匀分配。
在分流器内设置有一个两端连有弹簧的履带,随着制冷剂从入口进入,由于制冷剂的重力作用,会使履带两端弹簧压缩,履带上所设置的小孔与分流器所设置小孔对应,使得制冷剂均匀分布到整个集流管中,再均匀进入扁管中,以此来通过制冷剂的分配均匀,增加换热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之二,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中包括集流管,分流结构和扁管,扁管的两侧处设有弯折,扁管上设有树状结构,通过树状结构,增加了制冷剂再扁管中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类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一种分流结构。
图3是图1中左侧集流管的刨面图。
图4是图1中的扁管与集流管连接处图。
图中:1、扁管,2、左集流管,3、右集流管,4、制冷剂入口,5、制冷剂出口,6、分流结构,61、弹簧,62、分流结构底板,63、分流结构滑槽,64、分流结构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的实例,只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
首先参照附图1来描述本发明微通道换热器的一个优选实例。在该实例中,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左集流管2,右集流管3、以及图中所示多个扁管1及其树状结构。扁管1位于左集流管2、右集流管3之间,平行于地面并垂直连接于左集流管2、右集流管3。在左侧集流管2内部设置分流结构6,从图1中左侧集流管2的上方制冷剂入口4进入制冷剂,经过图2分流结构,在经过图1的左集流管2,途径图1扁管1,再进入图1 右侧集流管3中,再从其两端制冷剂出口5,完成整个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51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