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差动轮式机器人及沿墙导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5014.5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3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郑植;李正刚;郑涛;陆国栋;王浩吉;于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G01C21/00;G01S17/08;G01S17/8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杨小凡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融合 差动 轮式 机器人 导航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差动轮式机器人沿墙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初始化机器人与传感器;
S2,获得传感器信息,接收测距传感器的测距信息,接收激光雷达的扫描信息;
S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将激光雷达扫描信息划分为多个不同方向的区域,每个区域包括一组距离信息,计算各区域的最小距离信息并记录;
S4,机器人位置矫正,当机器人正对墙面时,分别获取面墙区域及该区域两侧的区域,到墙的最小距离信息,通过最小距离信息之间的几何关系,矫正机器人与墙面的位置关系;
S5,机器人姿态矫正,当机器人一侧面墙时,分别获取面墙区域两侧的区域,到墙的最小距离信息,通过两者的比值,矫正机器人相对墙面的姿态;
S6,机器人沿墙导航,当机器人沿墙行驶时,分别获取面墙区域两侧的区域,到墙的最小距离信息,通过两者的比值,调整机器人的线速度;通过设置在机器人靠墙侧的测距传感器,获取的测距信息,通过测距信息与预设沿墙距离的比较,调整机器人的角速度;
S7,机器人执行速度指令,根据线速度和角速度移动机器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差动轮式机器人沿墙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接收激光雷达的扫描信息及其对应的索引index_n,扫描信息为每帧360个距离信息dist_scan_n,其中n为0到359的整数;所述步骤S3中将扫描信息平均划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由60个距离信息及其对应的索引index_n组成,区域包括:表示右后方向的A区域、表示正右方向的B区域、表示右前方向的C区域、表示左前方向的D区域、表示正左方向的E区域、表示左后方向的F区域;各区域对应的索引包括:index_0-index_59、index_60-index_119、index_120-index_179、index_180-index_239、index_240-index_299、index_300-index_35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差动轮式机器人沿墙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再划分出表示正前方向的G区域与表示正后方向的H区域,同样由60个距离信息与其对应的索引组成,正前方向对应的索引为index_150-index_209,正后方向对应的索引为index_330-index_359与index_0-index_29,计算8个区域的最小距离信息dist_scan_min_N,(N∈A,B,…,H)。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差动轮式机器人沿墙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最小距离信息dis_scan_min_B、dis_scan_min_C、dis_scan_min_D和dis_scan_min_E的线段长度分别为OM、OP、OP、ON,由几何关系得到三角形ONM为内角120°的等腰三角形,则OP、OM、ON的数值关系满足:
实时计算变量组Flag_pos1[3]的数值:
当变量组Flag_pos1[3]的绝对值均小于第一阈值时,机器人停止旋转,执行匀速前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50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板
- 下一篇:导热电路板的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