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流及内源信号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4519.X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8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韪韬;宁雪;钱志余;姚柳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05 | 分类号: | A61B1/05;A61B1/06;A61B1/018;A61B5/00;A61B5/0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安琪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流 内源 信号 多模态内窥 成像 系统 | ||
1.一种血流及内源信号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1)、便携式光源箱(2)、控制器(3)、计算机(4)、CCD相机(5)、电动滤光片轮(6)、准直镜(7)、内窥镜(8)、目镜(9)、调焦部(10)、软管(11)、头端部(12)、水洗通道接口(13)、器械通道接口(14)、光源接口(15)、光路调节装置(16)、探头调节旋钮(17)、小透镜(18)、传光光纤(19)、传像光纤(20)、水洗通道(21)、器械通道(22)和滤光片(26);内窥镜(8)上部的光源接口(15)与便携式光源箱(2)连接,为系统提供光源;光源接口(15)装有光路调节装置(16),使进入内窥镜的光源强度最佳;光源接口(15)对面为水洗通道接口(13)和器械通道接口(14),分别与水洗通道(21)和器械通道(22)连接;内窥镜(8)的中部为探头调节旋钮(17),其包括上下左右及固定五个旋钮进行方位调整和固定;内窥镜(8)的中下部软管(11),包括传像光纤(20)和传光光纤(19)进行测量和成像;内窥镜(8)的下部调焦部(10)对近端的目镜(9)中观察到的图像进行调节至清晰;内窥镜(8)的头端部(12)配有小透镜(18),以便进行焦距调节;电动滤光片轮(6)与内窥镜(8)上部相接,二者之间安置准直镜(7),进行光路准直;电动滤光片轮(6)内部设有七个孔,其中六个孔放置不同波长的滤光片(26),第七个孔为空白孔,通过USB与控制器(3)进行连接,控制器(3)控制电动滤光片轮(6)孔道的切换及转速;控制器(3)分别与开关(1)、便携式光源箱(2)连接;电动滤光片轮(6)与CCD相机(5)相连接完成图片的采集,再传送至计算机(4),通过血流分析模块、光学参数分析模块对血流及光学参数进行分析与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及内源信号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光源箱(2)包括激光器(23)和冷源光(24),内设挡板(25)进行光源切换,挡板(25)及开关(1)通过USB连接与控制器(3),控制器光源开关及挡板(25)对光源通道进行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流及内源信号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激光器(23)为632.8nm He-Ne激光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及内源信号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器(3)包括电源(27)、上位机(28)、驱动器(29)和CPU(30);CPU(30)为控制器的核心,上位机(28)接口与计算机(4)连接,完成计算机通信;驱动器(29)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控制电源(27)、电动滤光片路轮(6)和挡板(25),电源(27)与开关(1)相连接控制便携式光源箱(2),控制器(3)按规定时序控制电动滤光片轮(6)与挡板(25)的切换,实现两个通道的自动切换,完成血流及光学参数采集的自动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及内源信号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光路调节装置(16)包括半透镜(31)、反光镜(32)、第一衰减器(33)、第二衰减器(34)、光线耦合器(35)和扩束镜(36);光源进入之后首先经过第一个半透镜(31),若光源为冷源光则可穿过半透镜(31),再经第一衰减器(33)、光线耦合器(35)和第二个半透镜,光源进入内窥镜(8);若为激光不可穿过第一个半透镜(31),光源反射到第一个反光镜(32),再反射成平行光,依次经过第二衰减器(34)和扩束镜(36),再经过第二个反光镜和第二个半透镜将光源输出到内窥镜,对光源强度进行调整达到最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及内源信号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洗通道(21)内孔径1.2mm,器械通道(22)内孔径1.5mm,传光光纤(19)及传像光纤(20)直径1.3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及内源信号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滤光片(26)选择波长为450nm、470nm、500nm、550nm、570nm、600nm六个波长的滤光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45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