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54426.7 | 申请日: | 2021-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0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白世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金维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B32B3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4 | 代理人: | 刘真 |
| 地址: | 053400 河北省衡水市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钢 复合板 静电 吸附 高温 热压 结合 工艺技术 | ||
本发明涉及塑钢复合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塑钢复合板作为原料,将塑钢复合板的外层通过高耐候树脂粉末,采用静电吸附技术,金属产生的静电会将高耐候树脂粉末吸附到塑钢复合板上。该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为塑钢复合板,具有金属板材的轻度和高耐候树脂的耐腐蚀性能,该产品结构结合复杂、紧密,表面层采用高耐候工程粉末,经330°高温固化,与金属板间结合不使用任何粘接层,不会因粘接层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而失去粘接力,从而导致表层脱落,使金属板暴露在大气中,使用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钢复合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防腐板材是是将金属板材与树脂膜经过高温热压覆合而成的轻质防腐板材,高耐候树脂膜覆盖在金属板材表面虽然起到了防腐的作用,但由于高温热压的生产工艺是将成品的耐候树脂膜与板材相粘接,在高温,或者紫外线或者其他恶劣天气情况下极易引起高耐候树脂膜与金属板材的粘接层断裂,从而引起大范围的树脂膜的脱落,从而达不到防腐,保色的效果。
可见,亟需提出一种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用于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具备防腐、防脱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大范围的树脂膜脱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塑钢复合板作为原料,将塑钢复合板的外层通过高耐候树脂粉末,采用静电吸附技术,金属产生的静电会将高耐候树脂粉末吸附到塑钢复合板上。
步骤b,而后将塑钢复合板的外层经过高温,将粉末均匀的固化在塑钢复合板上。
步骤c,对塑钢复合板的内层采用高温热压工艺,将高耐候树脂膜通过加热塑钢复合板,使高耐候树脂膜覆合在金属表层。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高耐候树脂粉末的吸附厚度为0.5mm。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固化高温温度为3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为塑钢复合板,具有金属板材的轻度和高耐候树脂的耐腐蚀性能,该产品结构结合复杂、紧密,表面层采用高耐候工程粉末,经330°高温固化,与金属板间结合不使用任何粘接层,不会因粘接层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而失去粘接力,从而导致表层脱落,使金属板暴露在大气中,使用更安全。同时具有优良的耐候、保色性能,塑钢复合板一直是行业产品创新的代表,拥有优良的性能,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工业建筑物的腐蚀及老化、褪色现象,中间金属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适合应用在各种版型和屋面,无论是大跨度或是各种复杂的曲线屋面都可以满足实现,尤其是360度卷边屋面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塑钢复合板静电吸附与高温热压结合工艺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塑钢复合板作为原料,将塑钢复合板的外层通过高耐候树脂粉末,采用静电吸附技术,金属产生的静电会将高耐候树脂粉末吸附到塑钢复合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金维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金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44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