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材料加工用原材料混合辅助下料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3943.2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任西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清新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637500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材料 工用 原材料 混合 辅助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材料加工用原材料混合辅助下料机构,包括机身、机壳、电机、连接轴、第一套筒、限位杆、弹簧、第一顶杆、限位环、刮刀、第一桨叶、支架、第二桨叶、下料口、下料管、安装座、电动伸缩杆、第二套筒、连接件、安装孔、第二顶杆、料塞、导向杆和导向孔,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混合辅助下料机构,设计有新型结构的搅拌杆,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原料混合均匀,且搅拌杆的刮刀设计有弹性结构,可以使刮刀紧密贴合机身内壁,不会因磨损而使刮刀失效,本发明设计有防堵塞下料活塞,不仅可以实现下料口的自动开关,还可以通过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辅助下料,避免物料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材料加工用原材料混合辅助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碳纤维材料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碳纤维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搅拌机进行原料混合,但现有搅拌机的混合辅助下料机构所使用的搅拌杆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均匀搅拌所耗费的工时较长,且固定型的刮刀在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因磨损而失效,现有的混合辅助下料机构缺少防堵塞下料活塞,导致原料容易堵塞在下料口,需要人工清塞辅助下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材料加工用原材料混合辅助下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材料加工用原材料混合辅助下料机构,包括机身、机壳、电机、连接轴、第一套筒、限位杆、弹簧、第一顶杆、限位环、刮刀、第一桨叶、支架、第二桨叶、下料口、下料管、安装座、电动伸缩杆、第二套筒、连接件、安装孔、第二顶杆、料塞、导向杆和导向孔,所述机身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机壳,所述机壳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侧外壁上分布固定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内壁上套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的一侧内壁上,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一侧外壁上套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连接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刮刀,且刮刀固定连接于第一顶杆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机身的底端外壁上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底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端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下料管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安装孔,且连接件转动连接于安装孔的一侧内壁上,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料塞,所述料塞的底端外壁上对称固定有导向杆,所述下料口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导向孔,且导向杆套接于导向孔的一侧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桨叶,且第一桨叶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的一侧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的外壁上分布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桨叶。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的底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挡块。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的底端外壁上分布固定有支撑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混合辅助下料机构,设计有新型结构的搅拌杆,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原料混合均匀,且搅拌杆的刮刀设计有弹性结构,可以使刮刀紧密贴合机身内壁,不会因磨损而使刮刀失效,本发明设计有防堵塞下料活塞,不仅可以实现下料口的自动开关,还可以通过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辅助下料,避免物料堵塞。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清新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清新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9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延玻璃制备用的压延唇砖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弹性布及其配套破损报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