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3747.5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3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梦珍(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B01D61/00;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渗透 压力 推动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其结构包括沉淀池、排放管道、气压罐、气泵,沉淀池底部与排放管道内部法兰连接,沉淀池左侧与气泵底部焊接连接,气泵顶部与气压罐内部活动配合,气压罐内侧与沉淀池内部活动配合,沉淀池包括滤板架、池内腔、增压板、膜块体,滤板架下端与膜块体顶部活动配合,本发明通过压力风口内部的加增盘在驱动环与气压的带动下使其达到带动,则旋转的折板在旋转过后配合离心力将其防脱拉伸实现扩张,则扩张的拉绳弧条在拉绳条的辅助下配合内部折叠板形成扩张,使其位移腔内部形成填充,从而达到加增盘的输出转速提高,有效的加大了透气压力的增大,避免了透气压自推动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膜分离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
背景技术
膜分离是指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材料中的某些组成部分选择性的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的分离过程,则膜分离渗透气压力就是对其分离过程中的辅助组件,通过气压力的自我调控,从而达到推动某组成部分进行自我渗透;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由于采用气压对其需要膜分离的物质进行加压,加快膜分离的过程,则在加压过程中需要透过多成膜本体进行施压,使得在内层膜层过多阻隔后,导致内部压力受阻后气压逐渐减小,进而造成压力自推动效果不够显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当前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由于采用气压对其需要膜分离的物质进行加压,加快膜分离的过程,则在加压过程中需要透过多成膜本体进行施压,使得在内层膜层过多阻隔后,导致内部压力受阻后气压逐渐减小,进而造成压力自推动效果不够显著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其结构包括沉淀池、排放管道、气压罐、气泵,所述沉淀池底部与排放管道内部法兰连接,所述沉淀池左侧与气泵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气泵顶部与气压罐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气压罐内侧与沉淀池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沉淀池包括滤板架、池内腔、增压板、膜块体,所述滤板架下端与膜块体顶部活动配合,所述膜块体两端与增压板前端间隙配合,所述增压板末端与池内腔内壁焊接连接,所述池内腔整体与膜块体底部螺栓固定。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滤板架包括过滤蜂网、夹块、脚支撑,所述过滤蜂网两端与夹块内壁卡合连接,所述夹块下端与脚支撑顶部焊接连接,所述脚支撑内侧与过滤蜂网内部间隙配合,所述过滤蜂网分布在夹块内部通过脚支撑对其整体起到支撑作用。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过滤蜂网包括加速环、活动腔、换氧球环、滤条,所述加速环两侧与换氧球环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换氧球环整体与活动腔中心嵌固连接,所述活动腔上下两端与滤条内壁活动配合,所述滤条内侧与加速环整体间隙配合,所述换氧球环分布在加速环内侧中心位置,通过气压进一步触发,配合滤条加以过滤。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加速环包括转动盘、粗滤网、弧形槽、流通腔,所述转动盘整体与弧形槽中心活动配合,所述弧形槽下端与粗滤网顶部活动配合,所述粗滤网下端与流通腔顶部间隙配合,所述流通腔顶端与弧形槽下端活动配合,所述转动盘分布在弧形槽中心位置进行旋转活动,与其底部流通腔进行间隙配合。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增压板包括压力风口、连接管、气压腔,所述压力风口左侧与气压腔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气压腔顶端与连接管顶端法兰连接,所述连接管顶端与压力风口内部间隙配合,所述压力风口设有四个,分布在气压腔内侧表面进行嵌固连接,与其气压腔内部进行活动配合。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压力风口包括加增盘、夹架、风槽,所述加增盘两端与夹架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夹架右前端与风槽两端卡合连接,所述风槽内侧与加增盘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加增盘分布在夹架内壁位置进行卡合,通过气压进行变相带动旋转,透过风槽将压力向外吹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梦珍(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梦珍(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7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