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用包覆型净化除臭剂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3188.8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金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52;C02F1/54;C02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朱虹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用包覆型 净化 除臭剂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包覆型净化除臭剂及其制备工艺,该缓释型胶凝材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核、过渡层、外覆层,其中内核为掺杂水处理剂的蜂窝型陶瓷颗粒,过渡层为掺杂水处理剂负载型无机纤维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外覆层为掺杂水处理剂负载型复合纤维的硅铝凝胶,本申请采用合理的多层化包覆设计水处理剂,具备生、化多重净化效果,依次递进协作配合,污水处理有效率大大提高,净化除臭效果好,见效快、持效久,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包覆型净化除臭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化学工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化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每年化学工业产生的废水都会对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破坏,因此,妥善解决化工废水处理问题,是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关键。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大类。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或乳浊物,常见的有格栅、筛滤、离心、澄清、过滤、隔油等方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常见的有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微电解、电解絮凝、焚烧等方法。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作用来去除废水中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常见的有混凝、浮选、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萃取、汽提、吹脱、蒸发、结晶、焚烧等方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微生物营养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常见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消化法、稳定塘与湿地处理等。以上处理方法中,物理法通常处理效率较低,仅作为预处理方法使用;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大都存在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生物处理法具有运行费用低的特点,但因为化工废水水质复杂、生物毒性大、生化性能差等原因,较少单独使用,通常和物理法、化学法及物理化学法联合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包覆型净化除臭剂及其制备工艺,采用合理的多层化包覆设计水处理剂,具备生、化多重净化效果,依次递进协作配合,污水处理有效率大大提高,净化除臭效果好,见效快、持效久,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用包覆型净化除臭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核、过渡层、外覆层,其中内核为掺杂水处理剂的蜂窝型陶瓷颗粒,过渡层为掺杂水处理剂负载型无机纤维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外覆层为掺杂水处理剂负载型复合纤维的硅铝凝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内核中蜂窝型陶瓷颗粒粒径为1-3mm,密度为350-380kg/m3,陶瓷颗粒采用莫来石或钛酸铝或两者组合物制备;内核中水处理剂与蜂窝型陶瓷颗粒质量百分占比为15-25wt%、75-85wt%。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内核中水处理剂为质量比1:0.1-0.5:0.5-1的聚合氯化铝、N-脂酰氨基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植物提取除臭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过渡层中无机纤维选自硅酸铝纤维、硼酸铝晶须、莫来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纤维异形度不低于2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过渡层中水处理剂为质量比1:1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组合物,其中,无机絮凝剂为质量比1:0.5-1的聚合氯化铝、硅藻精土组合物,有机絮凝剂为质量比0.5-1:0-1:0-0.5的聚丙烯酰胺、壳聚糖、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过渡层中水处理剂、无机纤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质量百分占比为8-12wt%、6-15wt%、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1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