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作战机器人的运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2987.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1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康望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翰坤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H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作战 机器人 运动 系统 | ||
1.一种水下作战机器人的运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100)、尾部(200)、固定挡板(210)和活动挡板(220);
所述头部(100)和尾部(200)形成有一两端为开口的流道(201);
所述头部(100)转动安装于尾部(200)的前端,且所述头部(100)旋转能带动流道(201)内的液体往后端流动以获得前进的动力;
所述固定挡板(210)环绕排列于流道(201)的后端出口处,所述固定挡板(210)设有喷水口(211),所述活动挡板(220)设有多个并与固定挡板(21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活动挡板(220)与对应的固定挡板(210)相贴并可沿对应的固定挡板(210)的侧表面活动以调节喷水口(211)的大小;每个所述活动挡板(220)各连接有一驱动其活动的转向驱动机构;
所述尾部(200)包括第二外筒(202)和第二芯筒(203),所述第二芯筒(203)设于第二外筒(202)的中心并与第二外筒(202)同轴相连,所述流道(201)部分形成于第二外筒(202)和第二芯筒(203)之间;
还包括前进驱动电机(130),所述头部(100)包括驱动外环(110)和驱动内环(120);所述驱动外环(110)套设于驱动内环(120)外周,且所述驱动外环(110)内部设有第一螺旋叶(114),所述驱动内环(120)内部设有第二螺旋叶(124),所述第一螺旋叶(114)和第二螺旋叶(124)螺旋相反,且所述驱动外环(110)的内周壁设有第一齿部(111),所述驱动内环(120)的外周壁设有第二齿部(121),所述前进驱动电机(130)的输出轴嵌入所述第一齿部(111)和第二齿部(121)中间并均与所述第一齿部(111)和第二齿部(121)啮合传动;所述流道(201)部分形成于驱动内环(120)内部和驱动外环(110)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作战机器人的运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挡板(220)和所述固定挡板(210)均呈圆弧条状,并环绕均布于第二外筒(202)和第二芯筒(203)之间;所述活动挡板(220)设有与喷水口(211)对应的过孔(221),所述活动挡板(220)设有位于第二芯筒(203)内的齿环(222),所述转向驱动机构为置于第二芯筒(203)内的转向驱动电机(410),所述转向驱动电机(410)的输出端连接有与齿环(222)啮合的输出齿轮(4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作战机器人的运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头部(100)和尾部(200)之间的中端连接筒(300),所述中端连接筒(300)与尾部(200)的前端同轴固定相连,所述驱动外环(110)和驱动内环(120)沿自身轴线转动安装于中端连接筒(300)的前端;所述中端连接筒(300)包括第一外筒(310)和第一芯筒(320),所述第一芯筒(320)设于第一外筒(310)中心并与第一外筒(310)同轴相连;所述流道(201)部分形成于第一外筒(310)和第一芯筒(320)之间;所述前进驱动电机(130)固定安装于中端连接筒(30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下作战机器人的运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环(500)、弹性件(510)和多个环绕排列的阻力板(520);所述阻力板(520)活动穿设于第一外筒(310)上;所述传动环(500)转动安装于流道(201)内,且一侧设有螺旋板(502),另一侧与阻力板(520)传动相连;所述流道(201)内的液体往后端流动并经过螺旋板(502)时,可带动传动环(500)朝一个方向旋转并带动阻力板(520)向内收缩;所述弹性件(510)用于推动传动环(500)朝另一方向旋转以带动阻力板(520)向外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作战机器人的运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10)为位于传动环(500)内圈的卷簧,所述传动环(500)内圈设有第一限位槽(501),所述第一芯筒(320)设有第二限位槽(322),所述卷簧两端均设有嵌入部(511)并分别嵌入第一限位槽(501)和第二限位槽(32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翰坤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翰坤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9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杆体端面盲孔深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下作战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