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冷冰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2684.1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梁星;王文明;曹永;周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23/02;F25D25/02;F25D17/04;F25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冷 冰箱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其中风冷冰箱包括:箱体,其内部限定有储物空间,且储物空间至少包括冷藏空间;门体,设置于箱体的前表面,以供封闭储物空间;以及分隔板,水平设置于冷藏空间内,以将冷藏空间分割为多个纵向的储物区域,且分隔板内部限定有子风道,其底部开设有子出风口,以向其下方的储物区域送风。本发明的风冷冰箱,可以实现多区域顶部送风,有效提升送风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存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经常会购买大量的物品放置在冰箱中。冰箱按照制冷结构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直冷冰箱和风冷冰箱。风冷冰箱配备风机和隐藏式蒸发器,直冷冰箱则将蒸发器直接暴露在箱体中。风冷冰箱相比直冷冰箱,温度控制更加精确,因风冷冰箱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风冷冰箱的冷藏室的风道都是布置在箱体后部,风口超前送风或者风口吹侧面循环送风。但是现有的这种送风方案,往往存在以下问题: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风冷冰箱的恒温要求高,风冷冰箱风道在后面,朝前吹风,就造成靠近风道的位置温度低,越靠近门体温度越高,温差越大;对于单系统风冷冰箱,送风温度低于-5℃,黄瓜、青椒类等蔬果类食材放在风口位置,风口直吹食材,很容易冻伤,严重影响食材的存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使得风冷冰箱实现多区域顶部送风,提升送风效果。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使得风冷冰箱送风均匀,提升储物效果。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包括:箱体,其内部限定有储物空间,且储物空间至少包括冷藏空间;门体,设置于箱体的前表面,以供封闭储物空间;以及分隔板,水平设置于冷藏空间内,以将冷藏空间分割为多个纵向的储物区域,且分隔板内部限定有子风道,其底部开设有子出风口,以向其下方的储物区域送风。
可选地,箱体包括内胆,且内胆限定出储物空间,冷藏空间的背部内胆限定有总风道。
可选地,每个储物区域均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以检测每个储物区域的实际温度。
可选地,总风道与子风道通过风门受控地连通,且风门配置成根据对应的储物区域的实际温度开闭。
可选地,分隔板内部为空腔,以形成子风道。
可选地,子出风口为多个,且均匀设置于分隔板底部。
可选地,子出风口为矩阵式排列。
可选地,风冷冰箱还包括:蒸发器,设置于冷却室,配置成产生冷量。
可选地,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通过总风道输送至子风道,并通过子出风口送向下方的储物区域。
可选地,冷藏空间的设定温度处于2℃至10℃之间。
本发明的风冷冰箱,包括:箱体,其内部限定有储物空间,且储物空间至少包括冷藏空间;门体,设置于箱体的前表面,以供封闭储物空间;以及分隔板,水平设置于冷藏空间内,以将冷藏空间分割为多个纵向的储物区域,且分隔板内部限定有子风道,其底部开设有子出风口,以向其下方的储物区域送风,可以使得风冷冰箱实现多区域顶部送风,有效提升送风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风冷冰箱,分隔板内部为空腔,以形成子风道;子出风口为多个,且均匀设置于分隔板底部;子出风口为矩阵式排列,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通过总风道输送至子风道,并通过子出风口送向下方的储物区域,使得冷量可以均匀地送向各个储物区域,使得风冷冰箱送风均匀,提升储物效果,尤其是避免蔬果类食材冻伤,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