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2169.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猛;黄建华;黄耀华;周湘汉;孙平飞;金保林;柯丽烂;闫莹莹;陈明朝;吴鑫;周峰;詹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人福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48 | 分类号: | A61K9/48;A61K47/36;A61K47/46;A61K36/725;A61P1/00;A61P1/14;A23L33/00;A23P10/3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谢洋 |
地址: | 437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基 淀粉 空心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羟丙基淀粉800‑1000份、卡波姆胶40‑70份、海藻酸钠40‑70份、增塑剂40‑100份、茯苓研磨粉10‑20份、红枣肉研磨粉15‑20份和纯净水500‑900份。本发明通过加入低黏度海藻酸盐为原料制备植物空心硬胶囊,其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且具有同等的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通过加入了茯苓研磨粉和红枣肉研磨粉,具有健胃补气的作用,从而使得人们在长期食用胶囊时,茯苓和红枣可以对人体的肠胃起到保健的作用,减少肠胃受到的损害,从而保障了人们的人身安全,提高了胶囊的保健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辅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胶囊装的药物,一般都是对食道和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颗粒,或者是口感不好、易于挥发、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以及易吸入气管的药物。此类药物装入胶囊,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流失、药物浪费和药效降低等;另外,有些药物需要在肠内溶解吸收,胶囊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因此,药品生产时,只能用特种成膜材料制成的囊状物,把内容物或按剂量装入其中,便于吞服。
但是常见的胶囊对人体的肠道和胃部有轻微的刺激性,人们长期食用该胶囊后,会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患上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羟丙基淀粉800-1000份、卡波姆胶40-70份、海藻酸钠40-70份、增塑剂40-100份、茯苓研磨粉10-20份、红枣肉研磨粉15-20份和纯净水500-900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羟丙基淀粉855-968份、卡波姆胶48-65份、海藻酸钠46-58.5份、增塑剂52-88份、茯苓研磨粉12.5-18.5份、红枣肉研磨粉16.5-19份和纯净水560-875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羟丙基淀粉948份、卡波姆胶58.5份、海藻酸钠53.5份、增塑剂78份、茯苓研磨粉16.8份、红枣肉研磨粉17.8份和纯净水788份。
详细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增塑剂为甘油和/或山梨醇。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塑剂为质量比为1:1的甘油和山梨醇的混合物。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海藻酸钠加入1.8-2.5倍质量的纯净水中,加热搅拌,制得透明澄清的海藻酸钠水溶液;
S2、按比例分别称取羟丙基淀粉和卡波姆胶,将羟丙基淀粉加入到含有配方量0.4-0.6倍的增塑剂和0.35-0.6倍质量的纯净水中,将卡波姆胶加入到含有余量增塑剂和0.5-0.75倍质量的纯净水中,加热搅拌,分别得到透明澄清的羟丙基淀粉水溶液和卡波姆胶水溶液;
S3、将步骤S2制得的羟丙基淀粉水溶液和卡波姆胶水溶液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在40-50℃下加热搅拌30-45min,得到混合胶液;
S4、按比例称取茯苓研磨粉和红枣肉研磨粉后,加入到步骤S3中的混合胶液中,并加入余量的纯净水,搅拌均匀后,置于水浴锅中,保温、静置,去除气泡,得到混合淀粉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人福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人福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1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