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点联动锁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1725.5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彭俊;王代宏;李海俊;况勇;王伟名;马奇;李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3/26 | 分类号: | B65G23/26;B65G23/02;B65G17/38;B65G17/3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方可 |
地址: | 43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联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点联动锁紧装置,属于机械锁定技术领域,其包括转轴,待锁止件运动方向与转轴轴向一致,转轴轴向上依次设置有多个锁紧结构,且每两个锁紧结构之间距离与链式传动的待锁止件上相邻链轮之间距离相等,以使得待锁止件运动时锁紧口均有对应锁紧结构与之匹配;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转轴转动,以使得锁紧结构与锁紧口对应锁止或分离。本发明通过将转轴上锁紧结构设置的间距与相邻链轮间距离相等,在待锁止件停止运动时,其前移距离为链轮间距的n倍,使得待锁止件不论在何处停止,均有对应锁紧结构对其进行锁止,避免待锁止件处无对应锁紧结构进行锁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锁紧装置的锁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锁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点联动式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对自动化程度的需求日益提高,针对成熟的生产业务,流水化线程工作模式是最佳的工作模式,通过将整体工作进行分解,利用传送结构将不同片段工作进行串联,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产量。
虽然常规流水线形式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针对高速运行的流水线工作,流水线上的工件往往会因为自身惯性原因从原有工位处脱离,导致生产人员出现工作误差。特别是例如海上船舶等经常晃动的工作环境,由于海水本身的流动性,导致船舶上的工件等经常容易晃动,严重影响船舶上的流水线工作效率。
针对经常处于晃动环境下的流水线工作,常规传送到运输形式往往不能满足正常的工件传输工作,需要如链式传动等形式保证传递的稳定性。但是,同样地。链式传动会导致传送机构不同于普通传送带输送方式,常规方式难以对链式传输机构进行锁止,并且在链式传输机构运动至超过预定位置或晃动时,传统锁止机构可能无法对链式传输机构上的待锁止件进行锁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点联动锁紧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锁紧装置在待锁止件晃动后难以匹配卡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点联动锁紧装置,用于对链式传动的待锁止件进行锁止,所述待锁止件上设有多个锁紧口,该多点联动锁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待锁止件开设有锁紧口的一侧,其包括:
转轴,其轴向延伸方向与待锁止件运动方向一致,并在该转轴上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锁紧结构,相邻两个所述锁紧结构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待锁止件上相邻两链轮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使得所述待锁止件锁定在任意位置时各锁紧口均有锁紧结构与之对应;
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得所述锁紧结构与对应的锁紧口锁止或者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锁紧槽,其与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锁紧槽的槽口内设置有锁舌,用于与所述锁紧口匹配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舌沿所述转轴轴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复位弹簧,使得所述锁舌可在转轴轴向上往复运动并复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舌与所述锁紧槽对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有限位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槽沿所述锁舌周向侧壁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舌匹配所述锁紧槽的端部为“T”形结构;相应地,所述锁紧槽的槽口为“T”形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上还连有至少一个对所述转轴进行限位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座配合处设有转动轴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舌切入所述锁紧口的端部为“L”形结构,以使得所述锁舌对应匹配所述锁紧口时,所述锁舌可在所述转轴径向上对应锁止所述待锁止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形结构端部设置为楔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1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