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远程循环电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1221.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4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汪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8 | 分类号: | B66B1/18;B66B1/34;B66B3/00;B66B3/02;B66B7/02;B66B13/14;B66B11/02;G09F1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远程 循环 电梯 系统 | ||
一种智能远程循环电梯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多个电梯、多个移动轿厢、多段专用道、多个终端单元,控制系统与多个电梯、多段专用道、多个移动轿厢和多个终端单元电气连接或信号连接。登记、消除、记录各乘客通过各个终端单元,发出的起始位置、目的位置的请求服务信号,根据设备状态表,实时计算、更新运行路线和预测时间,控制相应的移动轿厢,前往指定位置,按预测时间分段完成运行路线的每一段,到达指定位置后,再进入下一段运行路线的循环运行过程,本发明实现小区远程电梯统一运行服务、多层水平智能循环运行的安全式小区一体化交通服务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远程循环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功能交通工具,电梯应用也越来越广,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随智能生活的深入,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每天进进出出而浪费在小区、工作场所的时间感到无奈,希望拥有更加便利的现代化电梯工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远程循环电梯系统,主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梯统一运行服务、多层水平智能循环运行的安全式小区一体化交通服务功能,也可局部简化为开放式服务系统而提供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远程循环电梯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多个电梯、多个移动轿厢、多段专用道、多个终端单元;
所述多个移动轿厢同时在多个电梯的井道和多段专用道上运行;电梯的服务楼层与专用道之间、专用道与固定式终端单元之间,在建筑位置上相连接或相邻;
中心控制器通过带编码信息的信号处理器,能够识别每台电梯,且编码信息与该电梯的轿厢或轿架上编码标识相对应;
专用道设置管制器,专用道和电梯的服务楼层、轿厢、轿架,均设置编码标识和感应器,所述电梯的服务楼层还包括所属楼宇的门禁和外召控制器,所述编码标识具有荧光材料,移动轿厢设置识别编码标识和信号连接的感应器;
所述控制系统与多个电梯、多段专用道、多个移动轿厢和多个终端单元电气连接或信号连接。登记、消除、记录各乘客通过各个终端单元,发出的起始位置、目的位置的请求服务信号,根据设备状态表,实时计算、更新运行路线和预测时间,控制相应的移动轿厢,前往指定位置,按预测时间分段完成运行路线的每一段,到达指定位置后,再进入下一段运行路线的循环运行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电梯包括了主控板、服务楼层、信号处理器、轿厢或者轿架,所述电梯的服务楼层、轿厢、轿架,均设置编码标识和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包括天线、微波感应器、光电感应器、红外感应器、雷达感应器和其它感应器;
所述服务楼层的感应器设置在该服务楼层的厅门或厅门附近,与移动轿厢上的感应器信号连接;服务楼层的感应器通过信号处理器与主控板信号连接;主控板通过信号处理器与门禁开门信号、外召控制器信号连接;外召控制器设置在专用道上或者专用道的候车亭内;
所述电梯的服务楼层还包括所属楼宇的门禁和外召控制器;
所述电梯包括专用电梯和普通电梯,其中普通电梯包括轿厢,专用电梯包括轿架、电轨;
主控板通过直接读取轿厢的楼层位置信息、或者轿架上控制箱的位置感应器,计算出轿架的楼层位置信息。移动轿厢通过轿厢的感应器、或者轿架上控制箱的感应器等,直接读取楼层位置信息;
每台电梯通过带编码信息的信号处理器,均能被控制系统唯一区分,且该编码信息与该电梯的轿厢或轿架的编码标识相对应,编码标识可设置在轿厢的底板,或轿架上的轿导轨上;
所述专用梯的电轨垂直设置在井道上,电轨与主控板、信号处理器、控制箱电气连接和信号连接,电轨通过与服务楼层对应的编码信息与感应器信号连接或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12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