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回收拉断阀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1102.8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7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闯;张磊;马春喜;张登峰;李珍;胡会岭;崔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40 | 分类号: | F16K17/40;F16L29/02;B67D7/32;B67D7/34 |
代理公司: | 郑州盈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6 | 代理人: | 张晓辉;樊羿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回收 拉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拉断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上分别设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对接,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内部的气路和油路导通,第一磁体和第二磁紧密吸合,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开,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不会受到挤压、摩擦等外力,不会遭受损伤,所以该油气回收拉断阀使用寿命长,而再次使用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再次吸合即可,维护十分方便。由于第一阀座内设有与第一阀芯联动的气路阀芯,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开,第一阀芯能够封闭第一阀体内的油路,气路阀芯能够封闭气路,使得第一阀体内部油路和气路同时封闭,可防止漏油,同时防止收集的挥发气体泄露而造成污染或危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回收拉断阀。
背景技术
在加油站中,拉断阀是一种紧急脱离装置,是燃油加油机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加油枪通过拉断阀连接加油机上的加油管或者在加油管上设置拉断阀,拉断阀同时涉及到多方面安全问题,首先,在使用过程中,拉断阀必须保证在一定的拉力范围下能够断开,从而避免加油机的加油管受到较大的拉力而发生断裂危险,比如,在加油枪没有从车上取下的情况下,司机出现误判而开动车辆,此时拉断阀断开,能够防止加油管被拉断导致的燃油泄露;其次,当拉力小于该拉力范围时,可以稳定安全的工作,不会频繁断开而影响使用或者发生泄漏。
传统的拉断阀实现拉断力的控制靠的是局部结构受力变形,从而发生断开,现有拉断阀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结合图1所示,正常工作时,图1中拉断阀的两部分靠塑料卡箍101连接在一起,此时弹簧102处于压缩状态,受到较小外力时,塑料卡箍101变形量小,该拉断阀的两部分不会脱开,如图2所示,当塑料卡箍101的变形量超过一定值时,拉断阀的两部分脱落开,在弹簧102的弹力作用下,阀芯103与阀座104贴合,形成油路的密封,防止燃油泄漏。
现有的这种拉断阀具有以下不足:一是由于塑料卡箍为塑性材料,多次拉断之后,扣合力降低,拉断力无法保证;二是由于塑料卡箍拉断后的重新组装需要专业维护人员和专业工具,维护成本高;三是当拉断阀断开后,没有对气路进行密封,这意味着加油机及油罐内的高浓度油气可以继续向大气中泄漏,从而造成污染和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油气回收拉断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油气回收拉断阀使用寿命短,拉断后维修成本高,以及被拉断后不能密封气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油气回收拉断阀,包括用于相互对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中设有相匹配的第一阀座和第一阀芯,并且所述第一阀体中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阀芯施加轴向力的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阀座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阀芯联动的气路阀芯,所述气路阀芯通过支撑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阀芯;
所述第二阀体中设有用于对接所述第一阀芯的通气组件;
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相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吸合,所述第一阀座、第一阀芯、通气组件内部连通为气路,外部连通为油路;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离,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分离,所述第一弹簧驱动所述第一阀芯封闭所述第一阀体,且所述气路阀芯封闭所述第一阀座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上分别设有能够相对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为刚性部件,在所述第一阀芯内壁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支撑部件底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1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