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显示器底座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0527.7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7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欧雷登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20 | 分类号: | F16M11/20;H02G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尹丽华 |
地址: | 4354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器 底座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底座连接结构,包括底座连接主体、稳定挡板和连接立杆,所述底座连接主体的前方设置有插板凹槽,且插板凹槽的顶部设置有螺纹顶槽,所述底座连接主体的后端面设置有卡扣凹槽,所述稳定挡板安装于插板凹槽的前方,且稳定挡板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插孔,所述连接立杆安装于底座连接主体的上方,且连接立杆的侧壁设置有活动调节槽,所述连接立杆的前方安装有抬升支杆。该液晶显示器底座连接结构整体采用可拆卸结构设计,代替传统一体式的底座连接结构,使得整个底座的生产难度交底,并且包装占用空间较小,降低成本,而且支撑的稳定性能提高,并且可以有效的利用显示屏下方空间,实现对耳麦、摄像头的承载,便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晶显示器底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液晶显示器的应用很广泛,最常见的是家用的电脑显示屏和电视等,显示器的安装结构分为吊装和底部支撑等形式。
目前,常用的液晶显示器底座的功能结构单一,利用固定结构的底盘实现对显示器的支撑,使得显示器底部的空间造成较大浪费,而且由于采用一体化结构,生产难度较高,且在包装是时较为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底座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底座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常用的液晶显示器底座的功能结构单一,利用固定结构的底盘实现对显示器的支撑,使得显示器底部的空间造成较大浪费,而且由于采用一体化结构,生产难度较高,且在包装是时较为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晶显示器底座连接结构,包括底座连接主体、稳定挡板和连接立杆,所述底座连接主体的前方设置有插板凹槽,且插板凹槽的顶部设置有螺纹顶槽,所述底座连接主体的后端面设置有卡扣凹槽,所述稳定挡板安装于插板凹槽的前方,且稳定挡板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插孔,所述连接立杆安装于底座连接主体的上方,且连接立杆的侧壁设置有活动调节槽,所述连接立杆的前方安装有抬升支杆,且连接立杆的后端面贴合有线束功能板。
优选的,所述稳定挡板的前端面连接有贴合插入板,且螺纹顶槽的内壁贯穿有螺栓主体,所述安装插孔的上方贴合有功能承载板,且稳定挡板的侧壁贴合有橡胶底垫。
优选的,所述插板凹槽关于底座连接主体的中心点左右对称分布,且贴合插入板与插板凹槽之间通过套接构成可拆卸结构,所述橡胶底垫与插板凹槽的侧壁构成半包围结构。
优选的,所述功能承载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承载凹槽,且承载凹槽的上方设置有凹槽顶盖,所述卡扣凹槽的后方连接有贴合后挡板。
优选的,所述凹槽顶盖的表面采用橡胶凸点设计,且凹槽顶盖与功能承载板的上方开孔构成闭合结构,所述功能承载板与安装插孔通过套接构成可拆卸结构,且承载凹槽采用凹陷设计,所述贴合后挡板与卡扣凹槽通过卡合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贴合后挡板的底部采用弧形设计。
优选的,所述线束功能板的表面设置有线束承载槽,且线束承载槽的表面贴合有线束主体,所述线束承载槽的左侧设置有调节轴体,且调节轴体的左侧连接有轴体闭合板。
优选的,所述调节轴体通过轴体闭合板与线束功能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线束功能板的侧壁与连接立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线束承载槽采用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线束功能板的右端面设置有卡扣安装槽,且连接立杆的上端面连接有立杆插杆。
优选的,所述抬升支杆的后端面与活动调节槽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活动调节槽关于连接立杆的中心点左右对称分布,所述连接立杆与底座连接主体的顶部开孔套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欧雷登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欧雷登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0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分散微米级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圆阴井内壁自动粉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