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触点传感器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0501.2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9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杰;蒋忠义;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D1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点 传感器 检测 仪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触点传感器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包括整流单元、调压单元、电压显示单元、传感器信号接收单元、继电器、传感器输出方式切换开关和工作信号灯,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调压单元用于获得传感器工作所需电压,并在电压显示单元上示出电压值,传感器信号接收单元通过与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和继电器线圈连接将所测无触点传感器接入检测仪器,传感器输出方式切换开关为双掷开关,与正极引线接通时对应NPN输出类型测试,与负极引线接通时,对应PNP输出类型测试,并通过工作信号灯判断传感器输出方式切换开关切换是否正确。本发明仪器和方法可用于多种传感器输出类型及损坏与否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仪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触点传感器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无触点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传感器,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自动化设备、机械设备等的安全检测与位置检测等。目前国内外市场尚未此类非接触式检测传感器的检查仪器。
当无触点传感器使用多年老化,为防止机械设备出现安全隐患与故障就需要更换新的无触点传感器,但不确定无触点传感器类型就增加了不必要的困难与困扰。
在无触点传感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无法辨别无触点传感器是否损坏,在不确定无触点传感器好坏的情况下往往采购新的无触点传感器,既耽误生产又增加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无触点传感器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解决无法辨别无触点传感器的类型与是否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无触点传感器的检测仪器,包括壳体及壳体内部电路板上或壳体面板上安装的电路元器件,所述电路元器件包括整流单元、调压单元、电压显示单元、传感器连接单元、继电器、传感器输出方式切换开关和工作信号灯,所述整流单元包括主电源开关、控制变压器和桥式整流器,所述主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整流单元与交流电源的通断,所述控制变压器用于连接交流电源和桥式整流器,所述桥式整流器由4只相同二极管接成电桥形式,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所述调压单元包括调压管、电位器和定值电阻,桥式整流器的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分别与调压管和电位器连接后接至电压显示单元测试电压输入端的正负极,电压显示单元的交流电接入端连接至交流电源上,通过调整电位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获得所需的输出电压,并在电压显示单元上显示输出电压值;
所述传感器连接单元包括传感器正极接入端、传感器负极接入端和传感器信号反馈端接入端,所述传感器正极接入端和传感器负极接入端用于将所测无触点传感器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连接至调压单元后的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上,接受调压后的电压输出;所述传感器信号反馈端接入端用于将所测无触点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连接至继电器线圈的一端;
所述传感器输出方式切换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动端连接至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两不动端分别连接至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上,单刀双掷开关与正极引线接通时,对应NPN输出类型测试,与负极引线接通时,对应PNP输出类型测试,进而确定所测无触点传感器为PNP输出类型传感器或NPN输出类型传感器;
所述工作信号灯连接至交流电上,通过继电器触点的吸合和断开控制电路通断。
第二方面,一种无触点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压主电源开关使其闭合,整流单元开始工作,将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
调节电位器,直至数字电压显示表显示至无触点传感器的工作电压;
将待检测的传感器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别对应连接到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和反馈信号接线端子,分别通过内部引线连接至电路板的传感器正极接入端、传感器负极接入端和传感器信号反馈端接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0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