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ruid数据库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0307.4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5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洋;刘慕雨;黄镜澄;唐月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王涛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ruid 数据库 数据 查询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 ||
本文提供了一种Druid数据库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数据查询请求;根据所述数据查询请求,获取多个数据库的健康状态,多个所述数据库分别部署在不同园区;根据各所述数据库的健康状态,生成查询优先顺序;根据所述查询优先顺序,选择健康状态最优的所述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得到查询结果;将查询结果反馈给用户。本文提供的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数据查询请求获得各个园区的Druid数据库的健康状态,以将数据查询业务下发至健康状态最佳的数据库进行处理,从而极大地避免查询失败的情况,提高查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Druid数据库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德鲁伊数据库(Druid)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由于其能够提供超大数据规模、毫秒级时延的数据查询服务,以及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查询方面性能优良而得以泛应用。
Druid通常采用单园区(也称为数据中心)部署的方式,然而跨园区部署能够大幅度提高Druid的高可用能力,因此,跨园区Druid部署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技术中,跨园区Druid部署通常采用如下方式:1、将Druid所有节点分布部署于多个园区;2、在两个园区分别部署有Druid集群,再通过代理设备代理两个Druid集群。然而,这两种部署方式均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而言,方式1,在数据摄取阶段时,Druid分多个节点工作,写入深度存储前需进行合并操作,严重浪费跨园区网络带宽,耗时变长,进一步提高管理节点压力,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整个集群宕机;且Druid的依赖模块,诸如HDFS(Hadoop DistributedFile System,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等不支持跨园区部署,这些模块若宕机会导致整个Druid集群宕机,使得Druid高可用能力不足。而方式2中,由于代理设备只能探寻到Druid集群是否处于宕机状态,对于其中部分节点下线的情况,依然会默认Druid能正常工作,然后对Druid集群轮询以完成数据查询业务。此时Druid集群虽未宕机,但可能出现数据时有时无的情况,使得查询结果质量差。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文旨在提供一种Druid数据库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查询准确性和数据查询成功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ruid数据库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查询结果失败率高、质量差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种Druid数据库数据查询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数据查询请求;
根据所述数据查询请求,获取多个数据库的健康状态,所述数据库分别部署在不同园区;
根据各所述数据库的健康状态,生成查询优先顺序;
根据所述查询优先顺序,选择健康状态最优的所述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得到查询结果;
将查询结果反馈给用户。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查询需求信息,获取多个数据库的健康状态,包括:
解析所述数据查询请求,获得所述数据查询请求所需的第一数据存储单元;
统计各数据库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单元的第一维度基数信息;
根据各数据库的所述第一维度基数信息,得到各所述数据库的数据健康状态。
优选地,所述获取多个数据库的健康状态,还包括:
以预设的筛选规则,获取各所述数据库的第二数据存储单元;
统计各数据库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单元的第二维度基数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03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