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燃料电池浸水测试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0027.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鑫;郝冬;杨沄芃;张妍懿;谢振兵;王晓兵;郭建强;张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78 | 分类号: | G01R31/37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苏冲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浸水 测试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浸水测试试验装置,空气滤清器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空气输入端,第一氮气储存机构通过第二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氢气储存机构通过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氢气输入端,第二氮气储存机构通过第四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三管路,防爆环境箱安装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外围,升降台安装至防爆环境箱内底面,数据采集记录仪信号连接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样品,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浸水测试试验装置,能够安全可靠地观察氢燃料电池浸水测试的试验情况,解决氢燃料电池由于浸水测试易引起泄露、爆炸而导致的观测困难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氢燃料电池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浸水测试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作为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复杂装置,具有发电效率高、无污染、比能量高等优点;由于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使得氢燃料电池的安全要求更加引起广大学者的注意;其中,浸水测试是考察氢燃料电池安全性的重要试验方法之一,氢燃料电池在盐水中浸泡可能存在泄露、冒烟、着火、甚至爆炸等风险;因此,进行氢燃料电池的浸水试验,确保燃料电池不因浸水而发生泄露、爆炸等严重事故,是保障氢燃料电池安全性的有效依据之一;开发研究氢燃料电池浸水测试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对于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氢燃料电池浸水测试试验装置,以避免电池在浸水过程中发生泄露、冒烟、着火、甚至爆炸等事故,利于优化现有检测技术规范的不完整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氢燃料电池浸水测试试验装置,第一氮气储存机构、空气滤清器、氢气储存机构、第二氮气储存机构、氢气输出机构、空气输出机构和样品放置处,空气滤清器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空气输入端,所述第一管路自空气滤清器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空气输入端依次安装空气流量计、第二开关阀门、第一压力表,第一氮气储存机构通过第二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且连通处位于第二开关阀门、第一压力表之间,所述第二管路自第一氮气储存机构至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端依次安装第一氮气减压阀、第一氮气流量计、第一开关阀门,氢气储存机构通过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氢气输入端,所述第三管路自氢气储存机构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氢气输入端依次安装氢气减压阀、氢气流量计、第三开关阀门、第二压力表,第二氮气储存机构通过第四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三管路,且连通处位于第三开关阀门、第二压力表之间,所述第四管路自第二氮气储存机构至所述第三管路连通端依次安装第二氮气减压阀、第二氮气流量计、第四开关阀门,氢气输出机构通过第五管路连接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氢气输出端,空气输出机构通过第五管路连接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空气输出端,防爆环境箱为透明壳体结构,防爆环境箱安装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外围,升降台安装至防爆环境箱内底面,升降台上方放置水箱,且升降台和水箱均处于所述样品放置处的正下方,升降台通过导线连接至第三控制机构,第一氮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氢气流量计和第二氮气流量计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第一控制机构,第一开关阀门、第二开关阀门、第三开关阀门和第四开关阀门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第二控制机构,数据采集记录仪信号连接至所述样品放置处的样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机构、第二控制机构和第三控制机构均为PLC。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阀门、第二开关阀门、第三开关阀门和第四开关阀门均为电控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氢气减压阀、第一氮气减压阀和第二氮气减压阀均为机械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氮气储存机构和第二氮气储存机构均为氮气瓶。
进一步的,所述氢气储存机构为氢气瓶。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为电控升降台。
进一步的,水箱为开口耐腐蚀防爆水箱。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浸水测试试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0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