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预应力成型用热塑性预浸纱续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8734.9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5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还大军;刘洪全;李勇;肖军;王武强;陈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B15/14 | 分类号: | B29B15/14;B29C6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张明浩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成型 塑性 预浸纱续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预应力成型用热塑性预浸纱续接装置,包括续接主平台(14),其特征是:所述的续接主平台(14)上安装有续接上模(2)和续接下模(10),所述的续接上模(2)位于续接下模(10)上方,续接主平台(14)上还安装有放纱纱盘(7)、收纱纱盘(12)以及加热装置(9),所述的放纱纱盘(7)上绕有放纱单元预浸纱(6),收纱纱盘(12)上绕有收纱单元预浸纱(11),所述的放纱单元预浸纱(6)和收纱单元预浸纱(11)的对接部能置于续接下模(10)上叠放,所述的续接上模(2)能下压在续接下模(10)上,压紧放纱单元预浸纱(6)和收纱单元预浸纱(11),加热装置(9)能对续接上模(2)和续接下模(10)之间的放纱单元预浸纱(6)和收纱单元预浸纱(11)加热,使二者续接;所述的续接主平台(14)在续接上模(2)和续接下模(10)的两侧均安装有导向定位块(4)和定位夹持块(5),放纱单元预浸纱(6)和收纱单元预浸纱(11)同时穿过导向定位块(4),通过导向定位块(4)相互对齐,所述的定位夹持块(5)用于将放纱单元预浸纱(6)和收纱单元预浸纱(11)固定在导向定位块(4)上;所述的续接上模(2)通过续接上模连接件(18)与气缸单元(1)连接,所述的气缸单元(1)固定在气缸安装板(26)上,所述的气缸安装板(26)安装在侧板(19)上端,所述的侧板(19)固定安装在续接主平台(14)的一侧,所述的气缸单元(1)能推动续接上模(2)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预应力成型用热塑性预浸纱续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续接下模(10)上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的续接上模(2)下端设置有与凹槽对应的凸棱,所述的放纱单元预浸纱(6)和收纱单元预浸纱(11)的对接部置于凹槽内,凸棱能下移至凹槽内,压紧放纱单元预浸纱(6)和收纱单元预浸纱(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预应力成型用热塑性预浸纱续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装置(9)安装在续接下模(10)中,所述的续接上模(2)中安装有续接冷却单元(3),所述的续接冷却单元(3)用于对放纱单元预浸纱(6)和收纱单元预浸纱(11)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预应力成型用热塑性预浸纱续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纱纱盘(7)通过放纱纱盘支座(8)安装在续接主平台(14)上,所述的放纱纱盘支座(8)与续接主平台(14)固定连接,放纱纱盘(7)能相对于放纱纱盘支座(8)转动,所述的收纱纱盘(12)通过收纱纱盘支座(13)安装在续接主平台(14)上,所述的收纱纱盘支座(13)与续接主平台(14)固定连接,收纱纱盘(12)能相对于收纱纱盘支座(13)转动;所述的放纱纱盘(7)和收纱纱盘(12)上均安装有锁紧结构,所述的锁紧结构能使放纱纱盘(7)与放纱纱盘支座(8)固定配合,收纱纱盘(12)与收纱纱盘支座(13)固定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预应力成型用热塑性预浸纱续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锁紧结构包括插拔销(22)和锁紧块(25),所述的放纱纱盘支座(8)和收纱纱盘支座(13)均包括纱盘法兰(21)和纱盘座体(23),所述的纱盘座体(23)下端与续接主平台(14)固定连接,纱盘座体(23)上端通过涨紧套(24)与纱盘法兰(21)固定连接,纱盘法兰(21)的法兰面与相应的纱盘盘面贴近配合,所述的插拔销(22)能同时穿过纱盘法兰(21)和纱盘盘面,并通过锁紧块(25)锁紧固定,使纱盘与对应的纱盘支座固定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预应力成型用热塑性预浸纱续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续接主平台(14)上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单元(15)、加热控制单元(16)以及冷却控制单元(17),所述的加热装置(9)包括热电偶(28)和加热管(29),所述的热电偶(28)和加热管(29)均与加热控制单元(16)连接,热电偶(28)用于感应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递至加热控制单元(16),加热控制单元(16)控制加热管(29)加热功率,所述的冷却控制单元(17)用于控制续接冷却单元(3)注入冷水,压力控制单元(15)用于控制气缸单元(1)下压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7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波长合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振冲碎石桩桩长的无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