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夹自动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8274.X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萱;李朋;张文磊;姜家国;詹玉新;朱庆云;孙雪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F15/73 | 分类号: | E05F15/73;E05F15/75;E05F15/40;E06B3/48;E06B3/46;E06B7/3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孙丽丽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门 | ||
本发明涉及自动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夹自动门,包括门框、两个折叠防护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两个门板和控制器,两个门板滑动安装在门框内且两个门板之间设有两个折叠防护件,所述两个折叠防护件相对滑动安装在门框上,第一驱动件由控制器控制驱动两个折叠防护件相互远离并折叠或相互靠近并接触,第二驱动件由控制器控制驱动两个门板相互靠近并接触或相互远离。本发明一种防夹自动门,能对进出者进行预警,当门出现故障时,所设置的预警件不仅能进行防护预警,当自动门出现故障时,预警件还能防止两个门板的关闭,通过多层防护,减少了人员的被夹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夹自动门。
背景技术
自动门从理论上理解应该是门的概念的延伸,是门的功能根据人的需要所进行的发展和完善。自动门的系统配置是指根据使用要求而配备的,与自动门控制器相连的外围辅助控制装置。而目前的自动门在使用过程中,当操作者使用自动门产生错误操作或自动门出现系统错误时,容易将人体或各项物品夹住,从而造成人体受伤或财产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夹自动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有防护预警装置的防夹自动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夹自动门,包括门框、两个折叠防护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两个门板和控制器,两个门板滑动安装在门框内且两个门板之间设有两个折叠防护件,所述两个折叠防护件相对滑动安装在门框上,第一驱动件由控制器控制驱动两个折叠防护件相互远离并折叠或相互靠近并接触,第二驱动件由控制器控制驱动两个门板相互靠近并接触或相互远离;且当两个折叠防护件靠近接触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开始工作并驱动两个门板相互靠近接触。
优选的,所述折叠防护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折叠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下对应滑动安装在门框上,第一驱动件驱动两个第二滑块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之间设有软垫,折叠板的两侧分别连接在软垫、门框上。
优选的,两个第一滑块相互靠近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插杆、第一插槽,第一插杆与第一插槽相配合并且第一插槽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且当第一插杆插入第一插槽内时,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启动。
优选的,两个第二滑块相互靠近一侧分别设有第二插杆、第二插槽,第二插杆与第二插槽相配合并且第二插槽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且当第二插杆插入第二插槽内时,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启动。
优选的,所述门框底部设有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门框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滑槽并且两个门板上下两端均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一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门框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平行,并且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两个第一直线动力件,两个第一直线动力件分别驱动两个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两个第二直线动力件,两个第二直线动力件分别驱动两个两个门板在第一滑槽内滑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夹自动门,通过检测器来检测门框内是否有人通过,从而进行初步防夹,当检测器未检测到有人通过时,两个折叠预警件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进行伸展并接触,防止有人通过,当两个折叠预警件相互接触后,第二驱动件再驱动两个门板进行关闭,减少了被夹几率,若人和物体被折叠预警件夹住后,若夹得不多,则可从两个折叠预警件之间抽出,若夹得足够多时,则可防止两个折叠预警件接触,防止门板关闭。本发明一种防夹自动门,能对进出者进行预警,当门出现故障时,所设置的预警件不仅能进行防护预警,当自动门出现故障时,预警件还能防止两个门板的关闭,通过多层防护,减少了人员的被夹几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2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苏打水封瓶后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中药制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