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7950.1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8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崇晓;杜卫锋;郭敏怡;罗光文;孙敬轩;黄拥军;张利民;刘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02 | 分类号: | F16L9/02;F16L13/02;B23P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小燕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衬 加厚 机械式 双金属 复合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管(1)和装配在基管(1)内的衬管(4),所述基管(1)两端均超出衬管(4),且基管(1)的超出部分均设置为扩径段(2),所述扩径段(2)与衬管(4)之间设置有加厚层(3),且加厚层(3)的内径与衬管(4)的内径相等,所述扩径段(2)与加厚层(3)的壁厚之和大于衬管(4)与基管(1)的壁厚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段(2)的壁厚与基管(1)的壁厚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3)的厚度大于衬管(4)的壁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段(2)的长度为30mm~100mm,扩径段(2)的外径比基管(1)的外径大4mm~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3)的厚度为3mm~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3)为堆焊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3)为内衬环,且加厚层(3)的内端与扩径段(2)的过渡处、衬管(4)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焊缝(5)。
8.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衬管管坯装配在基管管坯中制备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
步骤二、根据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工艺、扩径段(2)的外径、基管(1)及衬管(4)的壁厚、基管(1)的回弹量,设计扩径段(2)的长度,以及加厚层(3)的长度和厚度,得到扩径工艺及加工参数;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设计的扩径段(2)的长度,将步骤一中制备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内两端的衬管管坯切断去除,得到衬管(4),然后根据步骤二中得到的扩径工艺及加工参数,选用冷扩径或热扩径对衬管管坯切断处的基管管坯进行扩径处理并对其内表面进行去锈、去油污处理,形成两端均为扩径段(2)的基管(1),再在扩径段(2)的端部与衬管(4)之间进行加厚内衬制备,形成加厚层(3),得到管端内衬加厚的复合管初品;
所述管端加厚采用机械复合加厚法,具体过程为:将扩径段(2)加热至100℃~400℃,然后在扩径段(2)内嵌入内衬环并与扩径段(2)形成过盈配合,再对内衬环内端面与扩径段(2)的过渡处、衬管(4)的端部进行焊接,形成加厚层(3)及焊缝(5);
或者所述管端加厚采用管端堆焊法形成加厚层(3),具体过程为:对衬管(4)的端部及扩径段(2)的端部之间进行堆焊,并加工形成加厚层(3);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机械复合加厚法制备的管端内衬加厚的复合管初品中的焊缝(5)进行无损检测、余高打磨、坡口及钝边加工,或者对管端堆焊法制备的管端内衬加厚的复合管初品进行无损检测、内表面及端部、坡口及钝边加工,得到管端内衬层加厚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79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压缩机启动次数记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图书管理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