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6577.8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7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明职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22 | 分类号: | A41D1/22;A41H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云川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鼎婆 服装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制作前衣片模板和后衣片模板,依据前衣片模板和后衣片模板制作前袖模板和后袖模板;步骤b,将前衣片模板、后衣片模板、前袖模板以及后袖模板平放在一起,根据款式大小进行相应的放量,制作具有前袖片的前衣片、具有后袖片的后衣片,在前衣片裁剪出斜襟缝并将前衣片分成前左大衣片和前右小衣片,依据斜襟缝制作里襟;制作装饰条;步骤c,将前衣片、后衣片、里襟以及装饰条缝接成衣体,并缝制相应的盘扣。本发明能使得火鼎婆衣服更加合体,另外也可以在增加右前小衣片上增加缝位,避免缝制里襟带来的衣服不合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火鼎公火鼎婆》是涂脚戏项目之一,是泉州民间庆典、迎神赛会“踩街”、“妆人”游行中,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至迟当不晚于清中后期已在泉州城乡普遍流行,至今有近三百年历史。
这个民间舞蹈的表演人员主要分布在泉州市鲤城区江南、浮桥两个街道办事处的农村,从业人员复杂分散,他们的演出活动有业余的也有职业性的,主要服务于农村的迎神赛会、婚丧喜庆活动,这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政府作了许多发掘、抢救、继承和弘扬工作,活动开展良好,但仍然存在着老艺人退出平台,年轻一代不愿接班,骨干人才严重缺乏,职业收入面临断绝等不少难以解决、有待解决的问题,濒于消亡。
火鼎婆上衣前片是该舞蹈最具特色的服装,源于清末的一种宽松大襟女上衣,是中国几千年固有的“十”字型平面的结构。除了舞蹈中的穿着,平时这种传统服装没人穿着,而且,这种古老的火鼎婆上衣的裁剪方法几乎还是沿袭中国民间传统的大襟衫裁剪,裁剪出来的服装又宽又长,腋下褶皱多,真的不合当下现代人的穿着习惯,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裁剪传统火鼎婆上衣民间传统裁剪方法的普及缺失,极少人会用,且这种民间传统方法比较适合以师傅带徒弟的个体传授,不利于广泛普及,古老的裁剪方法滞约着火鼎婆上衣的进一步发展。
参照图12至图13,采用传统的裁剪方法制作的火鼎婆上衣包括衣身,衣身连身(前后身相连)连袖(身袖相连),衣身为前衣片500和后衣片600一体结构,前后无中破缝,利用满幅布料来设计服装的主体结构,尽最大可能地保持布幅的完整性。在制作时,从前领中心往右腋下裁开的斜襟把前衣片500分成一个前左大衣片501和前右小衣片502,由于缝纫时在门襟款式线两边要留出一定的缝份,前左大衣片501的门襟款式线与装饰边800拼接,车缝0.5cm缝份,前右小衣片502与里襟700拼接,车缝0.5cm,这样的裁剪结构,使得右衽大襟(即前右小衣片502)上至少要匮缺1cm的缝份,影响了成衣穿着的舒适性。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合体、穿着舒适的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制作前衣片模板和后衣片模板,依据前衣片模板和后衣片模板制作前袖模板和后袖模板;
步骤b,将前衣片模板、后衣片模板、前袖模板以及后袖模板平放在一起,根据款式大小进行相应的放量,制作具有前袖片的前衣片、具有后袖片的后衣片,在前衣片裁剪出斜襟缝并将前衣片分成前左大衣片和前右小衣片,依据斜襟缝制作里襟;制作装饰条;
步骤c,将前衣片、后衣片、里襟以及装饰条缝接成衣体,并缝制相应的盘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明职业大学,未经黎明职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