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井下开采工作面三维模型还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6187.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3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威;李权;马勇超;席亚飞;朱朋飞;李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恒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E21F17/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韩鹏程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自***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井下 开采 工作面 三维 模型 还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下开采工作面三维模型还原方法,S1,通过对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动作部件进行扫描测量,获取所述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数字化信息;S2,在仿真软件中,根据实际开采工作面建立三维虚拟空间模型;S3,在液压支架的底座、连杆、尾梁、顶梁以及护帮板上安装倾角传感器,对液压支架姿态信息进行采集;S4,主控计算机和支架控制器实时接收各倾角传感器、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装置、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轴编码器、位置编码器和电流检测装置所采集的数据;S5,将驱动数据与三维虚拟空间模型中的虚拟设备驱动数据点进行绑定,从而实时反映煤矿井下实际开采工作面的真实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煤矿井下开采工作面三维模型还原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的无人化开采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不仅可以提高煤炭开采效率,也为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面临诸多难点,其中对煤矿井下开采工作面设备状态的感知并实时反馈,是该目标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目前,开采工作面多采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传回的视频信息实现对开采工作面运行状况的检测。然而,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光线较弱,并且煤炭开采过程中粉尘、水雾较大,导致监控设备捕捉到的视觉信息清晰度较差,从而影响工作人员对工作面情况的判断与监控。同时,由于开采工作面较长且需要检测的关键信息较多,需要安装足够多的摄像头才能满足监控要求,这不仅提高了成本,也为后期清理维护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开采工作面三维模型还原方法,以实现工作人员对开采工作面的远程监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煤矿井下开采工作面三维模型还原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通过对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动作部件进行扫描测量,获取所述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数字化信息;利用Unity3D开发平台数据仿真软件对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各动作部件进行三维还原,绘制出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三维仿真模型;按照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装配规则及动作规则进行拼接,为各个所述动作部件提供相应的数据点接口,用以数据驱动各个动作部件;
S2,在Unity3D开发平台数据仿真软件中,根据实际开采工作面建立三维虚拟空间模型,在所述三维虚拟空间模型的坐标系中,依据所述实际开采工作面的需求添加虚拟液压支架数量,并按照实际开采工作面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实际空间位置进行摆放;依据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逻辑结构进行设计,用以满足后续数据驱动时的动作需求;
S3,在液压支架的底座、连杆、尾梁、顶梁以及护帮板上安装倾角传感器,对液压支架姿态信息进行采集;在液压支架的立柱上安装红外接收装置,通过与红外发射装置配合确定采煤机所在位置对应的液压支架编号;在液压支架立柱底端安装压力传感器对顶梁压力进行检测;在所述底座中的推移千斤顶内部安装位移传感器,用以检测推溜和移架距离;在采煤机机身和左右摇臂之间安装轴编码器,用以测量摇臂与采煤机机身之间的夹角;在采煤机机身中间部位安装红外发射装置,通过其与所述红外接收装置相互配合确定采煤机位置;在采煤机和刮板运输机连接处安装位置编码器,用以测量采煤机在刮板运输机所提供的轨道上行走距离;通过电流检测装置检测采煤机和刮板运输机的工作电流;
S4,主控计算机和支架控制器实时接收所述各倾角传感器、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装置、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轴编码器、位置编码器和电流检测装置所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去噪、计算处理,从而得到用来驱动三维虚拟空间模型的驱动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恒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恒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反射防近红外激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楼板厚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