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板喷涂线快速烘干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5211.9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4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从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诺帆科技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3/04 | 分类号: | B05D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9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喷涂 快速 烘干 系统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烘干效果好的平板喷涂线快速烘干系统,炉体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腔室内设置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上方设置有吹风单元,吹风单元包括与工件位置对应布置的吹风咀,吹风咀通过管道与热风循环风机相连,热风循环风机将空气抽入炉膛内加热后再将热空气抽送至吹风咀处对工件加热,吹风咀上还设置有风阀,传感器采集输送机构上的工件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风阀打开或关闭吹风咀的吹气通路。上述方案中,只有当传感器采集到输送机构上有工件的时候,才会控制风阀打开,吹风咀朝向工件吹风烘干;当传感器采集到输送机构上没有工件的时候,就会控制风阀关闭,防止热量的流失,从而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喷涂线快速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喷涂是一种通过喷枪或碟式雾化器将涂料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并施涂于工件表面的涂装方法,喷涂工艺生产效率高,广泛地应用在五金、塑胶、家私、军工、船舶等领域,是当前最普遍的一种涂装方式。喷涂后的产品(如不粘锅)必须及时进行烘干以去除涂层中的水分,进而使涂层牢固地附着于产品的表面,以达到防护、绝缘、装饰等目的。现有的喷涂用烘干设备中炉膛内产生的热量是持续不断地对腔室内的产品进行烘干的,当腔室内的工件数量很少的时候,这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烘干效果好的平板喷涂线快速烘干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板喷涂线快速烘干系统,包括炉体,炉体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腔室内设置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上方设置有吹风单元,吹风单元包括与工件位置对应布置的吹风咀,吹风咀通过管道与热风循环风机相连,热风循环风机将空气抽入炉膛内加热后再将热空气抽送至吹风咀处对工件加热,吹风咀上还设置有风阀,传感器采集输送机构上的工件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风阀打开或关闭吹风咀的吹气通路。
上述方案中,只有当传感器采集到输送机构上有工件的时候,才会控制风阀打开,吹风咀朝向工件吹风烘干;当传感器采集到输送机构上没有工件的时候,就会控制风阀关闭,防止热量的流失,从而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烘干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平板喷涂线快速烘干系统,包括炉体10,炉体10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腔室内设置有输送机构20,输送机构20上方设置有吹风单元30,吹风单元30包括与工件位置对应布置的吹风咀31,吹风咀31通过管道与热风循环风机40相连,热风循环风机40将空气抽入炉膛11内加热后再将热空气抽送至吹风咀31处对工件加热,吹风咀31上还设置有风阀32,传感器采集输送机构20上的工件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风阀32打开或关闭吹风咀31的吹气通路。这里以不粘锅为例,当传感器采集到输送机构20上有工件的时候,才会控制风阀32打开,吹风咀31朝向工件吹风烘干;当传感器采集到输送机构20上没有工件的时候,就会控制风阀32关闭,防止热量的流失,从而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吹风单元30的吹风咀31布置有多个且呈阵列状排列,这取决于输送机构20上工装板上工件的排列,最好是吹风咀31的排列与工装板上不粘锅的排列一一对应,每一个吹风咀31对准一个不粘锅进行吹风、烘烤,从而提高烘干的效果;吹风咀31均匀布设在均风盒33的下部且与均风盒33内部相通,均风盒33上还设置有泄压阀34,泄压阀34与风阀32交替打开和关闭,当输送机构20上有不粘锅时,风阀32打开,泄压阀34关闭,均风盒33的热风只能从吹风咀31出来并吹向不粘锅,缩短烘干周期,当输送机构20上没有不粘锅时,风阀32关闭,泄压阀34打开,均风盒33的热风无法从吹风咀31出来,而是从液压阀34中出去并进入炉膛11内构成自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诺帆科技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黄山诺帆科技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52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