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4988.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6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谭杰;李经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脉冲 神经网络 目标 检测 方法 系统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和神经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旨在解决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计算量大、占用资源多、难以应用到边缘设备中,因而目标检测无法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显著减少资源消耗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将待检测图像的像素点数据转换为脉冲串数据;将预训练的YOLOv3网络的权值转换为适用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权值,并基于该权值构建YOLOv3脉冲神经网络;将脉冲串数据输入YOLOv3脉冲神经网络,获得待检测图像中目标物体的类别和坐标信息。本发明将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转换为脉冲神经网络,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执行效率,降低了能耗,促进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和神经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自动驾驶、视频监控、工业检测、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都有具体的应用。在深度学习技术兴起之前,科研人员都是手动设计分类器来提取图像中的物体,导致准确率较低。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和神经网络的发展,以及计算资源的丰富,研究者们提出大量新奇的网络,大大提高了目标检测的准确率,推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其中典型的检测网络有YOLO系列和RCNN系列。YOLO系列直接可以预测出目标的类别和位置信息,该方法速度较快但准确率相对较低;而RCNN系列则是先挑选出建议区域,在建议区域上进一步获取类别和位置信息。相对的,该方法准确率较高但速度相对较低。上述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这类模型往往计算量大,占用资源多,难以应用到边缘设备中。
随着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类脑计算受到了科研人员广泛的关注,进而催生出第三代神经网络——脉冲神经网络。传统的深度神经网络虽然也是受到人脑工作机制的启发,但和真实的情况相去甚远。传统的深度神经网络传递的是模拟量,而在人脑中,信息是以脉冲的形式传递的,所以脉冲神经网络更接近人脑的工作机制。
脉冲神经网络由于其计算效率高,能耗低、占用资源少、易于硬件实现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焦点。通过对脉冲神经网络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也能促进非冯·诺伊曼架构的新型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目前,脉冲神经网络已经在图像分类、图像分割领域取得了成功,但在复杂的视觉任务中的应用还少之又少。其主要问题在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元函数不可微,难以用反向传播方法进行训练,也没有其他合理且高效的训练方法,从而导致脉冲神经网络的研究出现了瓶颈。
总的来说,现有的目标检测网络还无法有效利用脉冲神经网络的计算效率高、能耗低、占用资源少和易于硬件实现等诸多优势,从而无法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显著减少资源消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计算量大、占用资源多、难以应用到边缘设备中,因而目标检测无法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显著减少资源消耗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该目标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待检测图像,并将所述待检测图像的像素点数据转换为脉冲串数据;获取预训练的YOLOv3网络的权值,并将所述权值转换为适用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权值;
步骤S20,基于所述适用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权值构建YOLOv3脉冲神经网络;
步骤S30,将所述脉冲串数据输入所述YOLOv3脉冲神经网络,获得待检测图像中目标物体的类别和坐标信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中将所述待检测图像的像素点数据转换为脉冲串数据,其方法为:
将所述待检测图像的像素点数据的理论最大值记为M,当前像素点数据值记为x,获得首个脉冲发射时刻t=M-x;
进行所述首个脉冲发射时刻的归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4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钻夹头与扳手
- 下一篇:地下管线增强现实(AR)应用管理系统